“刷单”与“被拉黑”,哪个重要

22.04.2015  17:53

  要网购,看评价是必须的。经验丰富的买家,都先看差评、中评。然而有些东西却有清一色的好评,着实令人起疑。

  据《羊城晚报》4月20日报道,所谓“刷单”,实际上是一种虚假交易。店铺商家花钱雇人来购买商品、撰写评论,以提高销量、提升信誉。这种做法,在电商行业早已不新鲜,甚至有业内人士称“只要有电商平台,就有‘刷单’现象”。

  许多卖家都很在乎买家的评价,为了优质评价愿意给买家“返现”,也会为了让买家删掉“差评”而退换一部分货款,还有卖家为了提高销量“零利润”出售商品,“刷钻”、“刷皇冠”。但也有一些卖家,一心只想牟利,不仅找到了“付款-不发货-写评价”的“刷单”模式,而且还“拉队伍”、“接项目”,提供“一条龙”服务。

  这样一来,广大买家或许因受到消费欺诈便不再信任网购;电商不打击“刷单”行为,也就纵容了不诚信的卖家。

  其实,打击“刷单”只是“看上去很难”。其一,“刷单”之所以存在,还是因为成本低。据调查,50元以下的订单,每刷一单的佣金是1.5元,50至100元的订单佣金是2.5元,100至200元的订单佣金为4元……如此小的支出,与数十倍、数百倍的利润相比,简直不足挂齿。既然“刷单”的市场价低,那就用“罚单”让“刷单”的卖家“吃餐饱”吧。

  由电商平台对“刷单”卖家进行罚款,通常也非常方便,不必请示工商部门。关键就看电商平台能否意识到问题的严肃性而自觉去开“罚单”。

  其二,“刷单”行为有先天的“软肋”,就是“只走账、不发货”。狡猾的卖家会提供给系统一个“快递单号”,但这单“快递”是绝对不会有完整的物流信息的(票务、充值类除外)。对于没有完整物流信息却有好评的物品交易,电商平台有理由认为是“刷单”行为。

  如果卖家不能维护公平诚信的形象,那么迟早要面临“被拉黑”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