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打出新力道——看江西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新变化

19.01.2015  11:52

  江西日报记者 宋海峰

  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刻不容缓。

  各地、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坚定不移抓改革,多措并举促增收,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大步向前。去年,全省粮食单产386.5公斤/亩,增长1.1%,总产达428.7亿斤,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预计保持在11%以上。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健康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加快“转方式、调结构

  近年我省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但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聚集,突出表现在:农业生产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比较效益低。

  应对农业发展的现实挑战,必须以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各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握指成拳做大做强主导优势产业,推动水稻、柑橘、生猪、油茶、水产、蔬菜、茶叶等优质资源进一步向产业集群集聚,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粮食主产区和赣西粮食高产片水稻种植区地位进一步巩固,赣东北、赣西北、赣中和赣南茶叶主产区优势更加明显。去年,全省75个农业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1540亿元;带动农户262万户,同比增长21.30%;户均增收3600多元,同比增长15.57%。

  无论怎样转、怎样调,都绝不把粮食产能调低了、耕地调少了。各地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划定保护“高标准农田”红线。去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5541.49万亩,比去年增加5.21万亩。稳定粮食产量是前提,提升粮食产能是根本。各地大力示范推广早稻标准化集中育秧、籼改粳高产高效技术、“双季双机插”、“一季稻+再生稻”等高产高效模式,提高粮食单产。同时,整合发改、财政等部门项目资金40.84亿元,兴建了377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交上了喜人答卷。

  大力实施“百县百园”建设工程,培育主导产业

  温暖的冬阳下,行走在赣鄱田野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那漫山果树,绿色蔬菜飘香的丰收画卷美不胜收;那一座座现代化的钢架大棚紧紧相连;那一家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机声轰鸣……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加快推动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省委、省政府以更宽阔的视野、更前瞻的方向谋篇布局,作出了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强引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决策。各地按照省政府出台的《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县为平台、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市场运作、梯度推进”的形式,拉开了在全省建成100个左右覆盖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层次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帷幕,努力形成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省级园区为支撑、市县园区为依托的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可喜的变化都是靠实干得来。目前,园区主体投入已达120亿元,全省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5个,新增国家级示范区5个。去年,全省园区年农业总产值达114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7万人,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63元,超全省平均水平26.8%。各地集中力量培育了粮食、蔬菜、生猪、水产、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全省园区进驻企业475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41家,占全省18.2%;建立农民合作社553个、家庭农场240个。

  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属地管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现代农业,首先是质量安全的农业。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口在基层,重心在地方。去年,省政府首次向设区市政府和省直管试点县(市)下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市县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首次明确领导责任追究制,对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倒查追究领导责任。省有关部门组织制修订了40项农业地方标准,全省基本实现了各类大宗农产品规范生产和质量监管有标可依。

  品牌由认证提升、质量由检测把关、安全由数据说话。去年,全省新发展“三品一标”181个。目前,全省在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2301个;省有关部门建立了农产品监管对象数据库,将2万多家一定规模以上的农民合作社、投入品经营单位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建立覆盖省、市、县和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各层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确保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去年,全省农产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