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军:加分“瘦身”是解放“学奴”的一小步
《法制晚报》记者盘点今年新调整的31省份高考加分照顾政策发现,此轮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多地奥赛获奖者剔出保送行列,甚至加分名单。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13个省份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奖励加20分。(5月25日《法制晚报》)
高考加分政策本是为培养学生独特兴趣、选拔特长生而制定的,是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下,对应试教育体制缺陷的弥补。但不幸的是,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在实际操作中不但加剧了教育不公平,而且给孩子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此次多省份对加分政策进行大“瘦身”,不但可有效杜绝权钱在教育中的非正常运作,促进教育公平,更重要的是,将给奥赛、科技比赛等加分项目降温,将学生从这些所谓的兴趣培养中解放出来。
从本质上来说,加分政策遵从的仍是应试体制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在分数的指挥棒下,学生们的一切行为以取得高分、赢得大学敲门砖为终极目标。相信加分政策刚出台时,家长们是普遍欢迎的,因为它让孩子们在高考这条“独木桥”上竞争时多了一点自主权。于是,家长们热烈响应兴趣教育的号召,不过他们对孩子进行的兴趣培养不是以孩子的爱好为导向,而是以政策加分项目为导向。
中国的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他们命运的真实写照。在分数的指挥棒下,孩子们在书山题海中苦苦挣扎,成为生产分数的机器。而加分政策让孩子可通过更多的努力在考试中获得更多的竞争力,于是,为了分数孩子被强迫“兴趣”培养,身上又加了一套沉重的锁链。可以说,他们不是真正教育意义上的学生,而是生产分数的“学奴”!
此次多省份对高考加分政策“瘦身”后,奥赛、科技比赛等项目不能让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甚至不能在高考中加分,在分数指挥棒仍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家长们必定不会再强迫学生学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身上的压力,让孩子们少受一点考试之苦。
但也应看到,加分“瘦身”只是解放“学奴”的一小步,要真正解放学生还需迈出很大的步子。前文已经说过,孩子之所以成为生产分数的机器,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决定的,所以,要让学生彻底摆脱“学奴”的命运,还需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双向的、多层次的选择。如此,才能让教育回归育人之本,让孩子在教育中健康成长!(杨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