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扶贫反馈 治住瞒天过海(民生观)

14.10.2015  09:21
原标题:加强扶贫反馈 治住瞒天过海(民生观)

  扶贫路上没有一劳永逸,要且行且看,动态监测,联动反馈,才能有效减少欺骗行径

  有房有车居然成了贫困户。这种怪事就发生在广西马山县。

  既在脱贫人数上掺水分,又在扶贫对象认定上造假,该县的行径,日前经审计署公告,曝光于公众眼前,令人愤慨。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首先要确定清楚的事,马山县偏在第一道关卡上就败下阵来。

  为啥呢?按照该县宣传部负责人的说法,识别扶贫对象,村一级干部是第一关,但有的村干部为图省事,就没真正入户调查,主观确定名单。

  用基层干部的主观主义作风并不足以解释这起扶贫造假暴露出的全部问题。因为扶贫对象的出炉,都要在村里公示与公告的。买房买车、经商置业的人出现在大红名单上,群众一眼就认出来了,咋还能通过呢?

  这表明有些地方的扶贫工作,还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和动态监管机制。

  对此,首先,要建立精准扶贫的反馈系统。一个系统的运行中,不可避免存在噪音,要依托一套反馈机制纠偏。在扶贫中,噪音就表现为虚报冒领造假、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等行为。

  审计署的此次抽查就不失为一种反馈良策,将吃唐僧肉的妖精们的嘴脸都晒出来,拔出地底下的坏萝卜。扶贫路上没有一劳永逸,要且行且看,实时动态监测,对相关数据进行校正和补充,上下联动反馈扶贫阶段性成果,才能有效减少瞒天过海的欺骗行径。

  同时,要有不定期的、隐蔽的严格问责制度,一旦反馈发现扶贫毒瘤,就要大胆切除,绝不姑息。

  其次,要将广大群众纳入扶贫监督管理队伍中。比如扶贫资金,谁都想要。马山县扶贫造假反映出,基层有话语权与活动能力的人,知道即便侵吞了扶贫资金,真正贫穷的弱势群体由于发不了声,就奈何不了他们。为此,有必要建立群众声音采集机制,发动广大群众对扶贫资金的全网式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村里谁家有车子,谁家穷得只剩两根梁柱,谁家有吃皇粮的,谁家兄弟俩合穿一条裤子,都一清二楚。因此,只有给予群众真正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让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14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