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抗日先遣队覆灭内情 中央做五个错误决定

06.01.2014  19:34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原载于《党史博览》,作者:刘志青,原题: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悲剧

  1934年7月上旬,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地区发起全面进攻:以北路军直接指挥的六个师向江西兴国县推进;第六路军四个师向兴国县古龙冈推进;第三路军先以四个师进占江西广昌县头陂,随后集中九个师向江西宁都县、广昌县驿前、石城县推进;以东路军为主的六个师由福建连城县向长汀县推进;南路军三个师由江西寻邬(今寻乌)县筠门岭向会昌县推进;以三个师集结于江西南丰县、广昌县,为总预备队。

  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中央红军已经失去在内线打破国民党军“围剿”的可能。在此情况下,中央红军应适时地突进到外线广大无堡垒地区,寻求有利战机,歼灭敌人。中共中央虽然在小范围内讨论过战略转移的问题,却无结果。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中革军委决定,以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闽浙皖赣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迫使国民党军从中央苏区撤走部分兵力。“北上抗日”口号的提出,基于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有利于向群众宣传,有利于红军的生存与苏区的发展。

  红七军团受领任务后,立即从福建连城县到达江西瑞金县(今瑞金市)休整待命。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对内仍称红七军团,原领导任职不变。寻淮洲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治委员,粟裕任参谋长,刘英任政治部主任。为加强领导,中革军委任命闽浙赣苏区中央代表兼闽浙赣省委书记曾洪易为随军中央代表,率工作团随部队行动。寻淮洲、乐少华、曾洪易组成红七军团军政委员会,在与上级中断联系的情况下,决断一切政治和军事问题。

  对于这次行动,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寄予很大希望,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了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决定公开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等文件,并提出了“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工农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分田地”“拥护红军北上抗日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致对外,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福建”等口号。中革军委下令红九军团在东线行动,专程护送红七军团渡过闽江。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一直处于不利状态,红军武器弹药缺乏。红七军团有1200余支枪,质量低劣,最好的也不过是汉阳造步枪。但是,非作战物资却很多,160多万份宣传品就有380余担。连同部队后勤物资及炊事用具等,总共达500余担。

  中革军委的第一个错误决定

  1934年7月6日晚,红七军团从江西瑞金县出发。此时,福建国民党正规部队大部分已调往闽赣边境“剿匪”,驻防部队大多是地方武装。他们无力阻止红七军团、红九军团的行动。红七军团经过福建长汀县、连城县、永安县(今永安市)境,攻克了大田县城。然后,红七军团经尤溪县以东,进至闽中。红七军团在红九军团配合下,攻占尤溪县以东樟湖坂。7月31日,红七军团渡过闽江,占领古田县黄田。红九军团完成护送红七军团过闽江的任务后,奉命返回。

  红七军团进占黄田后,遵照中革军委原定计划,应该经浙江庆元县、遂昌县北上,直趋皖南。可是,红七军团先头部队刚到达古田县谷口,就接到中革军委电令:由谷口东进,占领水口,纪念“八一”建军节,威胁并相机袭取闽侯县(今属福州市)。红七军团改变进军方向,不仅要转一个大圈子,而且会暴露实力。这是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途中,中革军委作出的第一个错误决定。

  中革军委的第二个错误决定

  水口镇是国民党军福建闽江警备司令部所在地,有四个营的兵力扼守。当红七军团攻取樟湖坂后,警备司令王敬修率部乘船顺闽江而逃。

  1934年8月1日凌晨,红七军团占领水口镇,引起国民党福建当局的极度恐慌。“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急忙赶到闽侯县视察。闽侯县城城墙高大,工事坚固,城内驻有国民党军大量兵力,以及从黄田、水口溃逃而来的保安团等地方武装。在红七军团占领水口的当天,国民党军第八十七师第五一八团奉命赶到闽侯县,担负西北郊阵地防务,与驻守于此的第八十七师第五二二团左翼衔接。

  2日,红七军团不顾敌人的重兵设防,仍向闽侯县挺进。当日黄昏,敌机突然袭击,狂轰滥炸,红七军团伤亡七八十人。从水口到闽侯,沿江交通要道已被敌人控制,红七军团绕道安仁溪、白沙、大湖等地开进。7日,红七军团抵达闽侯县城西北郊岭头、笔架山、赤桥、浮村一带。对于城里敌人的兵力部署、工事构造等情况,红七军团一无所知。

  7日晚,红七军团向闽侯县城发起猛烈攻击。国民党军凭借坚固工事拼死扼守,以猛烈炮火实施拦阻轰击,出动飞机轮番轰炸。面对敌人的交叉火力网,粟裕机智沉着,协助寻淮洲指挥部队。红七军团指战员英勇顽强,占领了大北岭、小北岭和城北的主要街道。可是,由于缺乏攻城武器和制空权等原因,战斗进行得十分艰难。针对这种情况,红七军团召开军政委员会紧急会议,研究对策。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被敌人的进攻吓破了胆,主张立即撤离,与闽东红军和游击队会合。军团政治委员乐少华主张继续攻打。军团长寻淮洲主张,红七军团应该立即撤离,转移到闽东根据地去。最终,乐少华的意见被否决。8日晚,红七军团向闽东转移。

  9日,红七军团转移到闽侯县以西的北岭一带。国民党军第八十七师主力从白沙镇撤回尾追而至,对红七军团实施步炮夹击,引导飞机实施轰炸。为了保存实力,红七军团主动撤出战斗,向福建连江县桃源、潘渡方向转移。

  10日,红七军团转移到桃源。国民党军第八十七师第五二二团紧追不舍,由侧面追至。红七军团以一团兵力与之激战,继而以主力于敌右翼展开包抄。红七军团集中部队发起猛攻,准备从中央突破敌阵,将敌人分割包围。可是,这时敌机飞临上空,狂轰滥炸。当晚,国民党军后续部队第五一七团赶来增援,红七军团主动撤离阵地。

  经过闽侯、北岭、桃源三次恶战,红七军团伤病员多达七八百人。天气炎热,缺医少药,伤病员得不到及时救治,部队天天减员。桃源战斗后,红七军团派人多方寻找闽东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11日,红七军团与闽东中共连罗(辖连江县、罗源县)县委取得了联系。当天,寻淮洲会见连罗县委宣传部部长陈元,要求配合救护、转移红七军团伤病员。

  军团长寻淮洲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商量,寻机攻下罗源县城。13日晚,红七军团发起了攻打罗源县城的战斗。寻淮洲和粟裕指挥部队兵分三路乘黑夜直奔指定地点,同时发起攻击,不到两小时,战斗结束,全歼国民党军10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红七军团打开监狱,救出被关押的革命同志和无辜群众40多人。

  在攻占罗源县城的当天,红七军团为继续执行北上任务,即把据守任务交给了闽东红军第十三团。红七军团继续向福建宁德县(今宁德市)开进。

  得知红七军团北上,宁德县守敌惶惶不可终日。国民党宁德县县长朱化龙急电马江要港司令部,请求紧急支援。16日,朱化龙宣布宁德县城戒严,国民党军马江要港司令李世甲调一个营前往协助防守。军团长寻淮洲和参谋长粟裕派人侦察宁德县城的地形和敌情后,决定以小分队佯攻宁德县城,大部队乘天黑进抵宁德县城以西的洋中。17日,鉴于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前锋尾追而至,红七军团主力转移至宁德县扶摇乡。这是闽东的小游击区之一,有中共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红七军团主力在扶摇乡休整两天。

  19日,红七军团主力在扶摇乡向导带领下,实施声东击西战术,以一部兵力佯攻霍童,主力进抵宁德县赤溪的阳谷、夏村、桃源一带。在赤溪阳谷村,红七军团与闽东红军第二团及活动在当地的三四十名赤卫队员胜利会师。红七军团主要领导人一起会见了中共闽东特委和红军第二团的负责人叶飞等人。

  红七军团主力在阳谷村休息半天后,继续北上。20日,红七军团主力进抵福安县(今福安市)穆阳镇。该镇内驻扎有国民党保安队、民团后备队,共有800余人。经过周密准备,红七军团将敌人全部消灭。

  24日,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继续北上,立即向福建寿宁县、浙江庆元县开进。这时,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先头部队已尾追至穆阳镇对岸,对红七军团实施隔岸开火。军团长寻淮洲组织密集火力阻击,将敌人击溃。然后,在穆阳镇向导带领下,取道福安县南溪、晓洋,向北挺进。26日,红七军团翻越闽浙交界处的洞宫山,抵达庆元县尤溪乡荡口村一带。

  28日,红七军团向庆元县城挺进。国民党庆元县县长张致远闻讯,急忙派亲信率独立分队防守县城附近的周墩。粟裕经过侦察分析,以一个连的兵力猛攻敌人碉堡,守敌四散溃逃,红七军团顺利进入庆元县城。

  这时,国民党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对付红军北上。浙江保安处处长俞济时自知浙西南兵力单薄,请求蒋介石将驻守福建浦城县的浙江省保安第三团调回庆元县。30日,该团开回浙西南,与浙江丽水县(今丽水市)保安警察大队、庆元县保安团会合,并企图夺回庆元县城。当天下午,红七军团主力在庆元县竹口与这三股敌人相遇。红七军团打垮了敌人的阻截。

  9月2日,红七军团从庆元县撤离,继续北上。5日,红七军团进入浦城县古楼地区。这里是闽北苏区的游击区,是闽浙赣苏区的一部分,领导人为黄道。

  自闽侯战斗后,红七军团一路行军作战,一直未得到休整。军团长寻淮洲建议:一、红七军团就地进行短暂休整,总结经验教训,补充一些战士。二、依托闽北苏区打一两个大胜仗,更大规模地发动群众,发展游击战争,把闽东、闽北连成一片,继而把浙南条件较好的庆元县连接起来,创造更大的局面,然后跳跃式地向赣东北、浙西、皖南发展。粟裕、刘英同意寻淮洲的意见,但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表示反对。军团政治委员乐少华机械地执行中革军委指示,坚决主张立即北上。于是,曾洪易、乐少华、寻淮洲分别向中革军委发电报,陈述各自的主张。中革军委对曾洪易的主张予以批驳,对寻淮洲的主张予以批评,对乐少华的主张予以支持。在给红七军团的回电中,中革军委指出:“拟于闽北苏区休息,这恰合敌人的企图,因敌人企图阻止你们北进。”这是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途中,中革军委作出的第二个错误决定。

  中革军委的第三个错误决定

  1934年9月9日,红七军团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离开闽北苏区,北上浙西。中革军委向红七军团下达了两项新任务:一、对进攻赣东北红十军和闽北苏区的敌人后方进行彻底破坏。二、在闽浙赣边境广泛地开展游击战,创建新苏区。

  红七军团既要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又要深入敌后进行破坏活动,处境十分艰难。13日,红七军团攻占浙江江山县(今江山市)清湖镇,消灭国民党浙江保安团一个营。接着,渡过江山港,给予敌人以一定的威胁和打击。但是,由于中革军委的指挥错误和当地群众对红军不了解,红七军团的行动受到较大的限制。中革军委批评红七军团执行命令不力,指责其“对保安团畏惧其截击是不对的”,“行动迟缓,破袭太少”。

  17日,红七军团进至浙江常山县芳村、芙蓉一带。当天,中革军委电令:红七军团在未执行已赋予的破坏浙赣铁路(杭州—鹰潭—萍乡—株洲)及附近公路的任务,禁止继续北进。18日,中革军委却电令:“应即向遂安前进,以袭击方法占领该城,并确保于我军手中。”中革军委还规定,红七军团以浙江遂安县(今属淳安县)为中心,于浙江淳安县、寿昌县(今属建德市)、衢县(今衢州市)、开化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区,然后再向浙皖边境的安徽歙县、休宁县,浙江建德县(今建德市)、兰溪县(今兰溪市)发展。时隔一天,中革军委的指示前后矛盾,使红七军团无所适从。

  这时,国民党军调兵遣将,企图将红七军团围歼在浙西地区。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浙江省保安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加紧追击,将补充第一旅、第七师第二十旅从江西省调到浙江省参战。俞济时受命指挥上述部队,坐镇遂安县备战。

  红七军团侦察员通过窃听电话获悉国民党军的调动情报,随后从捕获的俘虏身上也得到证实。军团长寻淮洲认为,皖南是中革军委确定的北上目的地,也适合红七军团发展,应该继续北上。9月21日,寻淮洲率领部队向皖南和皖赣边转移。

  红七军团突然向皖南和皖赣边行动,大出敌人意料之外,俞济时气急败坏,慌忙命令出动飞机侦察轰炸,派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兵分两路追击。他还电告驻皖南休宁县屯溪镇(今黄山市屯溪区)的国民党军第十五军军长刘茂恩,加强戒备,阻止红七军团进入皖南。24日,红七军团翻山越岭,进入皖南歙县石门、狮子石等地。

  安徽是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红七军团进入皖南使蒋介石十分惊慌,命令安徽省主席刘镇华严密布防拦截。

  红七军团进入皖南后,经过几次战斗,大体摸清了敌人的企图和部署。以红七军团的实力,只能实行游击战,在运动中歼敌。30日,红七军团转战途中,在江西婺源县段莘地区与中共皖赣特委和当地游击队负责人相逢,得知皖南几个县起义失败后,还有干部和群众分散在皖赣边的山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在他们的配合下,红七军团在皖赣边地区打退追击和堵截之敌,缴获不少武器弹药,补充了500名新战士。

  寻淮洲、粟裕、刘英向中革军委建议:红七军团留在皖赣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争取在安徽休宁县、祁门县和江西婺源县一带消灭尾追之敌,扩大皖赣苏区,寻机进入浙江。但是,中革军委偏听偏信乐少华的一面之词,不断指责红七军团。1934年10月15日、21日,中革军委两次致电,要求红七军团立即前往闽浙赣苏区整顿补充。这是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途中,中革军委作出的第三个错误决定。

  中革军委的第四个错误决定

  闽浙赣苏区是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等领导创建的革命根据地。1928年1月,他们领导江西弋阳县、横峰县农民起义,建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即闽浙赣苏区的雏形。闽浙赣苏区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红旗始终不倒。但是,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由于“”倾错误领导,闽浙赣苏区面积日益缩小,斗争日益艰难。

  1934年10月下旬,红七军团进至闽浙赣苏区,在江西德兴县(今德兴市)重溪同红十军会合。闻悉红七军团的到来,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方志敏十分高兴,立即同闽浙赣省委、省军区的负责人前往探望。

  11月4日,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红七军团与闽浙赣苏区红十军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治委员。红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寻淮洲任师长,聂洪钧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如痴任参谋长。红十军主力改编为第二十师,刘畴西兼师长,乐少华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还决定: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方志敏兼任闽浙赣军区司令员,曾洪易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兼闽浙赣军区政治委员,粟裕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刘英任闽浙赣军区政治部主任。稍后,以原红十军一部和当地地方武装组建为第二十一师,胡天桃任师长。红十军团约1万人,继续担负抗日先遣队的任务。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出发前,中共中央任命项英为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分会主席,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等一起,率领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第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1.6万余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根据中革军委指示,红十军团成立后受中央军区直接领导指挥。1934年11月18日,中央军区决定:以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等五人组织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随红十军团行动;调粟裕任红十军团参谋长,刘英任红十军团政治部主任。

  红十军团成立时,中革军委下达的任务是:“十九师于整理后应仍出动于浙皖赣边新苏区,担任打击‘追剿’的敌人与发展新苏区的任务”;“第二十师则仍留老苏区执行打击‘围剿’敌人与保卫苏区的任务”。第二十一师成立后,与第二十师共同在闽浙赣苏区坚持斗争。红七军团从皖赣边地区到达闽浙赣苏区,通过敌人层层封锁,付出了很大代价。此时,从闽浙赣苏区返回原地区,则更加困难。在闽浙赣边地区,国民党已经重兵把守,碉堡林立,几乎没有可通行之道。为执行中革军委下达的任务,红十军团成立后,第十九师就做北返的准备。这是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途中,中革军委作出的第四个错误决定。

  第五个错误决定

  1934年11月18日,红十军团第十九师从江西德兴县鸟如墩出发,向浙皖赣边进发。第十九师突然出动,国民党军始料不及,慌忙调兵遣将前堵后追。

  23日,第十九师抵达浙江淳安县白马地区。红七军团两个月前曾途经此地。鉴于此,寻淮洲决定利用有利地形,给尾追之敌以狠狠打击。当天早晨,两架国民党军飞机飞临白马上空侦察,未发现红军任何踪迹。浙江保安纵队副指挥蒋志英率领两个团,大摇大摆地尾追而至。第十九师一部居高临下以猛烈火力压制敌人,一部从左、右两翼包抄。经几小时激战,取得了胜利。

  29日,第十九师进入浙江分水县(今分属桐庐县和富阳市)。分水县城(今桐庐县武盛镇)地处浙西山区,距离安徽休宁县屯溪镇80公里,距离杭州市不到100公里。第十九师计划迅速攻克分水县城,然后佯攻杭州市,以声东击西战术钳制敌人兵力,乘机越过杭徽公路(杭州—黄山),进军屯溪镇,威逼安徽芜湖县(今属芜湖市),震慑南京市。分水县县长钟诗杰惶恐不安,紧急请求上级派兵。俞济时令国民党军补充第一旅旅长王耀武,立即率所部增援。11月30日,第十九师师长寻淮洲、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聂洪钧、参谋长王如痴研究决定,鉴于敌人兵力变化,放弃攻打分水县城计划,立即转移。国民党军补充第一旅尾追至金子山一带,企图居高临下将红军第十九师一举歼灭。第十九师以一部占领金子山对面的凤凰山钳制敌人,以一部从金子山正面发起强攻,以一部绕到金子山侧背突袭。经过一昼两夜激战,第十九师取得大捷。

  12月6日,红十军团第十九师进入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安徽旌德县境,并迅速攻占旌德县城。7日,红军第十九师离开旌德县城,经安徽泾县、宣城县(今宣城市)之间北上,威胁芜湖县,震慑南京市。

  就在此时,红十军团突然电令第十九师回师黄山,与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会合。原来,在第十九师从闽浙赣苏区出发后不久,中央军区就电令红十军团:根据敌人对闽浙赣苏区“围剿”日益严重的形势,红十军团立即率领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转到外线,同第十九师会合,在浙江开化县、遂安县、衢县、常山县之间集结兵力,争取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创建浙皖赣边新苏区。红十军团放弃根据地,全部出动到外线作战,使闽浙赣苏区反“围剿”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这是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途中,上级作出的第五个错误决定。

  谭家桥战斗指挥失误

  接到中央军区电令后,红十军团第十九师按照军团部的指示,立即渡过青弋江,取道安徽泾县茂林地区前进。1934年12月10日,第十九师到达安徽太平县(今属黄山市黄山区)汤口地区,与军团部、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会合。

  蒋介石得知红十军团全部脱离闽浙赣苏区后,立即电令“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赣闽粤湘桂五省“剿匪”预备军总司令陈调元、赣东北“剿匪”总司令赵观涛、浙江省保安处处长俞济时、安徽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刘镇华通力合作,马上率部行动。

  为了对付闽浙赣苏区和红十军团,国民党军调集20万兵力,按“驻剿”“堵截”“追剿”的部署展开。“驻剿”部队的任务,主要对付闽浙赣苏区。“堵截”“追剿”部队的任务,重点对付红十军团。“堵截”部队,在皖南有一个军,辖两师四旅十二团;在浙西有两个保安纵队,每纵队辖三个团。“追剿”部队,由原来的一个师又一个旅增为五个师又两个独立旅,外加四个保安团,分左、中、右三路自北而南向红十军团扑来。“追剿”部队中路兵力为一个师、一个补充旅、一个保安团,俞济时率一个保安团加强营和补充旅为前卫。

  12月13日,红十军团离开太平县汤口,沿屯青公路(黄山市屯溪区—青阳县)向北转移,经太平县古竹溪、乌泥关进至谭家桥(今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地区。俞济时指挥“追剿”部队中路前卫追踪而至。红十军团研究决定:以皖南独立师和游击队迷惑、钳制“追剿”部队左右两路,红十军团全力攻击最突出的“追剿”部队中路前卫,然后乘机突破“追剿”部队中路,继之寻机打击“追剿”部队左右两路,摆脱被动局面。

  太平县谭家桥地区乌泥关地形十分险要,是打伏击的好地方。王耀武所率补充旅虽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装备较好,但新兵多,而且不久前被第十九师打败过,士气低落。红十军团以三个师实施伏击,将其歼灭或歼其大部还是有把握的。

  14日凌晨,军团长刘畴西指挥红十军团进入谭家桥地区乌泥关公路两侧设伏。具体部署是:军团指挥部设于钟鼓山后坳山上,部队按第十九师、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顺序,沿乌泥关公路两侧从南至北设伏。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位于公路右侧,担任正面攻击;第十九师位于公路左侧,待正面打响后,或截敌归路,或防敌向太平县方向溃逃。这种部署,没有分析部队特点,不能扬长避短。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组建一年多,在苏区作战,缺乏野战经验,难以担负主攻任务。第十九师擅长运动战,野战经验丰富,战斗作风顽强,却没有担任主攻任务。方志敏等人对此部署持有异议,但刘畴西却认为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战斗力比第十九师强。刘畴西的这次固执己见,把红十军团带上了全军覆没的道路。

  清晨6时,王耀武指挥所部补充旅从汤口出发,第二团担任前卫。俞济时率一个保安团加强营紧随其后,负责监督。上午9时,国民党军补充旅进至乌泥关,见公路上有人行走,山上有老百姓砍柴、种地,便放松了戒备。后续部队见前卫部队平安无事,也放松戒备,作行进间休息。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指战员中有人过于激动紧张,枪突然走火了。刘畴西仓促下令发起攻击。可是,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动作不一致,第十九师却在峡谷里出不来。

  突如其来的攻击,使敌人顿时陷入混乱。可是,不一会儿,敌人就利用优势装备抢占公路两侧高地,拼死抵抗。接着,敌人集中炮火和兵力抢占乌泥关制高点,反而居高临下。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冲向公路的攻击竟成仰攻,极为被动。一连发起四次冲锋,仍然不能扭转战局。

  这时,刘畴西急忙催促寻淮洲率部出击。寻淮洲调集全师所有机枪和几十名特等步枪手,组成密集的火网,压制敌人的火力。随后,寻淮洲率部队终于抢占了乌泥关制高点。忽然,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腹部,顿时血流如注。12月16日,寻淮洲终因失血过多,不幸牺牲,年仅22岁。

  12月14日晚,红十军团撤离谭家桥阵地,向茂林地区转移。红十军团在茂林地区刚获喘息之机,敌人就追了过来。敌人只有一个团的兵力,红军本来完全可以将其歼灭,并借此振奋军心。可是,刘畴西却只派出一个营去应战。结果,歼灭战竟成为消耗战,得不偿失。

  回师闽浙赣苏区行动迟缓

  对军团长刘畴西的瞎指挥,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一再提出批评意见,均遭到抵制。对于其他领导人提出的批评意见,刘畴西更是置若罔闻。在敌人的追击下,红十军团翻山越岭,筋疲力尽。1934年12月18日,红十军团到达安徽太平县柯林苏区。为加强当地武装斗争,红十军团决定以一个侦察营与当地游击大队会合,组成皖浙赣红军独立团。

  20日,红十军团离开太平县柯林苏区。军团长刘畴西从藐视敌人变成惧怕敌人,不敢同敌人决战,总是小仗获胜,大仗退却。由于一味避战,取道崎岖小路和翻山越岭,部队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十分疲劳。更糟糕的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刘畴西提出不要政治思想工作。他还提出,为便于部队行动,裁减卫生员、炊事员、担架队,甚至抛弃行军锅。

  中央军区获悉红十军团在皖南的困境后,电告改向浙西南行动。红十军团领导认为,部队已疲惫不堪,战斗情绪及战斗力均欠佳。因此,他们决定率红十军团回赣东北苏区进行必要的休整,以利再战。1935年1月10日,红十军团离开皖南,向赣东北苏区开进。

  12日凌晨,红十军团先头部队800余人,在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率领下,从浙江开化县杨林地区出发。先头部队由军团机关人员、后勤人员、伤病员,以及没有弹药的迫击炮连、重机枪连组成,战斗力很弱。当天,先头部队越过浙赣边界,到达江西省德兴县港头村,然后抵达陈家湾村。红十军团主力2000余人,在军团长刘畴西、第十九师师长王如痴率领下,到达杨林地区后,顾虑部队疲劳,就地宿营。13日,刘畴西率部继续前进时,敌人已经取捷径赶到前头截击。刘畴西被迫率部绕道前进。

  16日,方志敏致信刘畴西,要他趁敌人的封锁线还没有完全形成之前立即向德兴县陈家湾村前进,与先头部队会合。方志敏拿出自己绘制的浙赣边界地形图,与军团参谋长粟裕一起研究回闽浙赣苏区的问题。黑夜来临后,方志敏接到刘畴西的回条称:“部队疲劳,本日不能到达陈家湾村。”顿时,方志敏心急如焚,马上召开主要领导干部会议,研究这800余人如何回闽浙赣苏区的问题。他心情沉重地说:“同志们,情况非常紧急,敌人每时每刻都在增加对我们前阻后追的兵力,而我们的大部队今晚不能赶到这里,这就需要我前去协助刘畴西同志带队伍速回苏区。尽管苏区的情况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但现在唯一只有回苏区了。到了苏区,总是会有办法的。为此,我宣布由粟裕同志率领队伍,当夜冲过敌人刚形成的封锁线,进入德兴县大十坪村附近,占领阵地,准备粮食,于明晚配合地方武装,掩护主力突围!”后来,红十军团先头部队800余人,在粟裕、刘英的率领下回到了闽浙赣苏区。

  16日晚,方志敏送走粟裕和部队后,连夜带着10余人的小分队,几经翻山越岭,终于在怀玉山里找到了正在睡觉的刘畴西及其部队。方志敏怒不可遏,狠狠训斥了他。

  16日夜,红十军团主力进入怀玉山,发起几次冲锋,都没成功。天亮后,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第二十一旅,浙江保安师等都已赶到怀玉山。敌人以14个团的兵力,把怀玉山团团包围起来。

  18日,敌人开始进山“追剿”。红十军团主力多次突围均未成功。至1月29日,被围困的红十军团指战员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刘畴西、方志敏等被俘,后英勇就义。

  红十军团处于危急之时,中央军区抽不出兵力救助。1月31日,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项英以“万万火急”电告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红十军团“大部溃散,密本遗失”。当时,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随中央红军长征在川滇黔境内,正在进行一渡赤水战役,更是鞭长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