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交地铁调价征集民意截止 “涨”势在必行
央广网北京7月21日消息(记者刘乐 马哲)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两元”地铁坐到底,刷卡“4毛”上公交,这个曾经让人津津乐道的低廉票价将面临终结的可能。从本月3号开始,北京市开始就公交地铁调价公开征集民意,期限从7月3号到7月20号。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没有用“涨价”一词,而是用了“调价”。
在征集民意的这十多天里,市民们通过网站、微信留言等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包括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路专家学者也通过各种方式给出意见和建议。从2007年到2014年,北京廉价公交地铁正经历着“七年之痒”,这样的局面会否被终结,也是这次公交地铁调价关注的焦点。
记者从这十几天各方的意见建议中梳理发现,北京市公交地铁调价,“涨”势在必行,关键是涨多少,怎么涨。那么,这次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对最终方案的确定会起多大作用?不同的声音有提出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建议呢?
过去的十几天里,在北京市发改委和市交通委官方网站开设的“我为公共交通价格改革建言献策”专栏,不少人点击进去进行了留言,同时,也部分市民用手机扫下意见征求页面上二维码图案,通过“微信”进行留言。有人说,之前征求意见相当于政府给你定好的菜单,你来点菜,而这次征求意见更开放了。现在,北京公交地铁调价征集民意已经截止,大家正期待未来几天具体结果的公布。这些天,记者在随机采访市民时发现,大家对调价还是比较理解。
乘客1:现在还行吧,就是地铁便宜了点,人太多了,太乱了,乘车环境不好。
乘客2:我觉得地铁里程收费会更合理些。
乘客3:支持吧,很多城市多是这样。
乘客4:别涨太多。
乘客5:跟老百姓的收入应该贴近吧。
征求意见的最后一天,记者登陆北京市发改委网站征求意见专栏提意见的窗口,出现登陆不上去的现象。在建言内容窗口,里面晒出了大量市民的留言。从这次征求民意初期的数据来看,对调价意见分三种:第一种是支持涨价的,占到一半以上;第二种为反对涨价的,约占三分之一,这其中还包括希望维持现状和希望再降价的,两者比例较为悬殊;第三种则主要是对公交服务、乘车环境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的。
大家在期待结果的同时,许多人更关注自己发表的看法,到底能否决定最终调价方案。
北京市发改委委员李素芳给出了具体解释:我们将根据社会意见,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统筹考虑首都城市性质、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以及特大城市交通发展规律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的公共交通领域的成本调查情况,研究提出本市公交票价的方案,并适时提交价格听证会讨论。
低票价实施的7年间,北京市地铁公交到底经历了什么?看一下始于2007年北京现行的地铁、公交票制票价:城区单一票制公交1元,分段12公里以内1元,增加5公里加价5毛。使用市政交通一卡通刷卡,成人四折,学生两折。北京现行的地铁票价无论距离远近、换乘次数,一天内的乘车时间长短,都是两块钱。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负责人孙方表示,目前票价不能有效引导轨道和公交两种交通方式的分布。
孙方:票价体系没有能够合理的引导两种公共交通方式客流的出行分布,不能充分发挥公交承担中短途,而地铁承担中长途为主的这种均衡的客流效应。
从2007年到2013年北京用于公交的财政补贴接近1000亿元,每年超过100亿的公交补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表示,这样的补贴力度,全国仅此一例:
孙玉栋:补贴已经占到财政支出的5.3%,这个数字有点太高了,同类城市广州、上海只有2%,北京已经达到两倍还多,这肯定不是很合适的。目前的状态缺乏可持续性的,加大的财政的压力。
过去政府部门的意见征求,像是给出一个菜单,让公众在其中做单项选择。实质限定了发表意见的范围。孙玉栋认为,在公共决策上,像这次敞开倾听公众意见,能够更深层次理解普通民众的诉求,最终产生的决策能够更加贴近民生、接近民意:
孙玉栋:18天,征求意见之后要有对意见的梳理过程,不是做完就完了,应该把意见进行梳理,向大家进行反馈,有个互动的过程是最好的。这样方案出台的时候,大多数人对方案能够理解、接受。
北京市的轨道公交低票价给市民带来实惠的同时,问题频出:拥挤、乘车环境差、安全隐患大等等。调整票价的确可以减轻财政补贴压力,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刘昕教授认为,眼下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各种资源应该合理布局。
刘昕:为什么要把所有好的东西挤在一起呢?人为的加剧了当地的交通。有意识的把公共资源向城市周围扩散,有一些不必要呆在城市里的机构可以向外围扩散,就业机会也向外围扩散,这样来调整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我觉得这是唯一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