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让更多百姓“住有所居”

03.02.2014  13:04

“2013年,北京市保障房公开配租配售4.7万套,超额完成分配任务;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工作开启,5年内完成527个中心城区棚户区项目……”除了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作稳步推进,2013年自住型商品房政策的推出,更是北京在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

保障房:以租为主,给更多人保障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要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确保“十二五”期间提供100万套保障房。2013年,北京市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房16.2万套,正向着100万套的目标迈进。

2013年,北京市住房保障方式还实现了由“以售为主”向“以租为主”的重大转变。当年4月19日起,北京市统一廉租、经适、限价和公租房“四房”申请为“保障房”申请。

在普通百姓看来,“以租为主”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政府保障,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2013年初,北京市首次面向城六区及非京籍家庭摇号的公租房项目位于石景山区的京原家园开始办理入住。非京籍家庭可以在北京申请公租房成为政策创新的最大亮点,这将让不少“漂泊”在北京的外地人找到归属感。

在石景山区一家幼儿园工作的李伟超就成为首批的幸运儿之一。“2013年对我而言充满惊喜和希望。”她对记者说,“一套50平方米的公租房,每月1800元的租金,让我在北京安了家。这带给我的是人生轨迹的转变。

着眼未来,北京市“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工作还将不断细化和深入。“保障房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住房保障对象扩大。”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总经理金焱说,“除了廉租房、经适房、两限房 三房 轮候家庭之外,还应让新就业人口、进京的人才等需要住房的人也能入住公租房。

棚户区改造:迎难而上,由郊区向中心城区推进

在门头沟区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石门营新区,65岁的张清源夫妇从半山腰的低矮平房搬进8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从采空矿区到居民小区,新家和旧居只相距14公里,但我们的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北京加快了棚户区改造工程,不少郊区棚户区的居民搬进了新居,但中心城区部分棚户区地区脏乱差的情况始终难以改观,治安和消防隐患重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心城区的棚户区改造不仅事关百姓居住条件的改善,也关乎城市形象。2013年,北京市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工作全面开启。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副主任叶向忠介绍,北京计划用5年时间,改造527个中心城区棚户区项目,惠及居民23万户。

西城区14个棚改项目已全面启动。”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李岩介绍,备受关注的西城区百万庄北里居民住房改善工程已全面启动,这是北京中心城区首个棚改试点项目,力争2014年底完成全部1200户居民的搬迁工作。

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政策创新是关键。“根据市里的精神,棚户区改造要充分考虑被安置居民的工作、生活和情感需要,尽量实现就地安置。”叶向忠说,“人口过于稠密,需要实行异地安置的,应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出行等需要,要将城区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同步输出。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