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矿区的新突破 湘东区调产业结构促转型升级

31.08.2015  11:37

  朱焕荣 江西日报记者 赵 巧

  传统产业萎缩、新兴产业动力不足,是老工矿区萍乡市湘东区一度面临的现状。在经济新常态下,湘东怎样做到行稳致远?该区的答案是,以调结构促转型,凝聚发展新动力。

  今年上半年,湘东区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7.83亿元,同比增长7.5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18亿元,同比增长7.6%。

  三大工程,成发展新引擎

  去年8月,湘东区结合实际,提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三大工程建设:以麻山生态新区建设、萍乡陶瓷产业基地、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为重点,做强三产、新型工业、城乡统筹发展等经济发展增长极。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给湘东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建设好麻山生态新区,湘东区推进湿地公园、水利设施、绿道慢行系统及其他市政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现代农业旅游等产业。实施陶瓷产业基地西扩工程,融入赣湘合作示范区的对接,开展“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提升产业集聚吸引力。走“产城融合”发展路子,以赣湘国际汽车城、红星美凯龙家居建材,以及发展仓储和商贸业为重点,在湘东城区开辟产业发展新战场,打造赣西地区最大的现代物流和家居建材市场。

  在三大工程推动下,湘东区精细化工、先进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中帜汽配团、普天高科、樟丰化工等一批优势企业,产业集聚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项目建设,成发展强动力

  麻山生态新区投资1.1亿元的双月湾湿地公园游人如织;全长7.5公里的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用线正式竣工通车;赣湘国际汽配城入驻16家4S店……今年湘东铺开的64个项目,计划投资91.41亿元。截至7月底,已累计完成计划投资57.85%;已开工建设项目48个,开工率为75%。

  从项目建设发力,把项目抓出实效,是湘东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抓手。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项目建设重点是招商引资。该区主选环保特种陶瓷、精细化工、商贸流通服务等优势产业,制定各产业强链、补链、扩链项目规划,开展产业链式招商。依托京津冀、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板块,陆续推进10余场招商活动,精准促成一批项目签约落户。

  强化领导干部网格化服务项目责任制,是湘东区提高项目谋划运作水平、推进项目落地的重要举措。该区30多名县级干部每人带一套班子、抓一个项目,明确施工时间节点;区委两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半年举行一次观摩会,推进项目落实。同时,选拔一批懂项目、善运作的精兵强将,充实到重点项目建设岗位,让最优秀干部到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去经受锻炼,建功立业。

  优化环境,造发展好氛围

  面对经济新常态,湘东区委、区政府从重经济贡献、重管理监督转到更多的简政放权和注重服务上。

  今年1月份,湘东出台网格化服务企业制度,由在职县级领导干部担任网格长,分片包干服务企业,帮助解决企业工业用水、土地证办理等一大批难题。通过开展银企对接、财园信贷通等,帮助42家企业解决融资2.14亿元;通过完成“三单两制一网一评价”建设,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将原有的160项区级行政审批权缩减到97项,原来需要23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间压缩到了33个工作日。

  坚持通过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作为破解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有效手段,形成便捷高效的创新支撑体系。去年以来,该区不断完善陶瓷产业基地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博士后工作站、高新技术陶瓷孵化园和知识产权中心等科研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科研平台建设资金超过3亿元,12所科研院校在企业内部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全区80%以上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今年区内企业成功开发出高科技新产品8项、新成果12项,发明国家专利5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