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连发恶性袭医事件 江西医务人员呼吁拒绝暴力
广州医生被殴重伤,浙江温岭3名医生死伤于患者刀下,连续发生的恶性袭医事件,让医患冲突最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日前,中国医师协会等四部门联合呼吁对医疗暴力零容忍。29日,记者走访了省城几家门诊量较大的综合医院,昌大一附院院长助理曾元临表示:“在暴力伤医事件中,受伤的是医生,受害的是患者。有调查显示78%的医生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如果将来医生都不愿意当了,患者如何求医?”
自身安全没保障医生感到无奈
当日,记者从昌大一附院获悉,近年来该医院每年立案的较大的医疗纠纷有70多起,而纠纷影响医疗秩序的则有100多起,医院自行调解成功的约占80%左右,其他则需走法律途径,不过今年他们已经立案的纠纷有50多起。而在省人民医院,去年受理医疗纠纷也有100多起,投诉均呈上升趋势。在昌大二附院,该医院一年接到的医疗纠纷有70~80起。
昌大一附院医调办的胡医生告诉记者,患者投诉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态度和治疗效果上。“就在10月初,脑外科收治一名20岁的脑出血男子,当时医院征求家属意见,是做手术还是采取保守疗法,当时家属签字选择了保守疗法,但之后不久,该男子因脑部二次出血身亡,家属责怪医护人员当初没有做手术。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程度不同,每个人体质也不一样,我们很难承诺患者用哪种方式一定能救治成功。可一旦出现意外,家属往往就把责任归结到医生身上,这个我们也很无奈。”
该院综治办林主任介绍,患者或家属在医院殴打医护人员,限制人身自由时有发生。“前不久,肿瘤科一位患者病重去世,患者家属20多人将该科两名主治医生限制自由在办公室房间里4个多小时,我们劝说无效,最后只好强行解救医生。”
多种原因造成医患纠纷
曾元临告诉记者,造成医患纠纷有多种原因,首先,我国普遍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因优秀医疗资源少但患者需求大,导致部分患者因求医困难而产生不满情绪。其次,目前医疗管理体制不健全,欧美国家几乎都有医院暴力零容忍政策,而我国没有。
“还有,政府投入也不足,政府一年拨给我们医院的经费只够医院医疗活动一年的水电开支,医务人员工资都是靠医疗活动产生收入,难免有个别人急功近利,这也对医患关系带来了隐患。再者,不排除医务人员因排队看病患者太多而产生急躁心理,导致态度差,而患者对医疗的期望要求过高,医学又无法承诺百分之百治愈也是原因之一。”曾元临说。
三级预警模式或可提供调解借鉴
在昌大二附院,该院医疗投诉中心办公室主任郭远科告诉记者,2008年6月,该院成为全省医院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专项治理工作试点单位,并制订了医患纠纷三级预警制。医疗投诉中心办公室设置有医患纠纷预警监控表,预警分为三级,分别用黄色、橙色、红色标注,旁边则是“医患争议一览表”,显示医疗纠纷所涉科室、人员以及事件的缘由和进程。
郭远科介绍,医院各科室都设立了预警员,建立了预警台账,实行纠纷预警零报告制度,预警信号一发出,在电子病历的扉页上和科室住院病人一览表上,就会按程度轻重分别用黄色、橙色、红色标识予以警示。黄色和橙色预警,在各科室调处完毕。调处不了的上升为红色预警,由院里调处。有了三级预警,医闹比以前少多了。今年受理的有效医疗纠纷比去年减少15%。
此外,该医院门诊大厅内还设置了“院长代表接待处”,院长代表刘肇清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8年。她说,8年间接到投诉2373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患者遇到困难来咨询的,设置这个岗位,面对面听取患者的呼声和意见,可以让患者排泄情绪,有些小事就在这种交流中解决了。而针对医疗行为的投诉,一般在10天之内就会得到回复。
希望市民多尊重医务人员
曾元临表示,希望市民能够多尊重医护人员,理解医生的辛苦,有不满可以走医疗调解程序,不要使用暴力。医生自己也要做好自身防范,加强行业队伍的自身建设。
对此,江西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处理,也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也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其他合法途径处理。患方索赔金额2万元以上的,公立医疗机构不得自行协商处理。(记者潘原/文)
来源: 大江网-信息日报
相关新闻: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