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5岁女童医院输血染上艾滋续:测出病毒最少11天
福建5岁女童毛毛(化名)因输血感染艾滋病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女童是国内报告年龄最小的艾滋感染者。毛毛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曾花费几十万元进行手术治疗。
福建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杨闽红说,患儿在医院手术治疗期间,曾先后输注过8位献血者的血液。经查证,确认其中一位陈姓献血者目前检测HIV抗体为阳性。该献血者曾于2010年3月31日无偿献血,当时血液检测结果合格,此后未再献血,在本次调查前并不知晓自己已感染HIV。综合考虑患儿父母HIV抗体检查阴性的结果,调查组专家认为,毛毛因输注“窗口期”血液而感染HIV的可能性极大。
图为患病期间,毛毛只能抱着玩具小熊玩耍,她渴望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特别报道】在医院输血为何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015年年初,福州5岁女童毛毛,疑似因2010年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1月10日,福建省卫计委公布最终调查结果,毛毛当年先后输入过8名献血者的血液,其中一位原HIV抗体检测阴性的陈姓献血者,本次检测HIV抗体为阳性。该名献血者曾于2010年3月31日参加无偿献血,当时血液检测结果合格,其血液除注输给毛毛外,还注输给其他两个人。
福建省卫计委表示,在对当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对毛毛进行的输血治疗,以及福建省血液中心的采血、检测、制备过程的调查中,调查组均未发现违规行为。
如果违规行为并不存在,为什么没能检测出血液中的艾滋病毒?对此,福建省卫计委称,女童输血感染艾滋病可能系“窗口期”感染,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也表示,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该女童在“窗口期”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到底什么是“窗口期”?它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医疗用血的安全?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威胁医疗用血的安全?
难以避免的“窗口期”
受技术所限,从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能够检测出病毒,最新技术也需要11天。
“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窗口期’是必定存在的,也是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消除的。”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质量监督办公室主任孙莉有些无奈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孙莉介绍,血液检测惯用的酶免技术手段,是一种基于免疫学的抗体检测。
人体在感染细菌、病毒后,受到刺激的机体都会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以对抗特定的细菌或病毒,而酶免检测所检测的对象正是抗体。但是抗体的产生与病毒进入人体之间是有时间间隔的,并非人体接触病毒的同时就会产生抗体,这也意味着在此期间,如果采用酶免检测,会因检测不到抗体,从而认定血液中并不存在特定的病毒,而这一时期也就是所谓的“窗口期”。
不同病毒“窗口期”的长短也不尽相同,孙莉介绍,艾滋病毒“窗口期”平均为22天,而乙肝病毒与甲肝病毒“窗口期”可分别达到45天与70天。
在无法消除“窗口期”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革新检测技术不断缩短“窗口期”。毛群安在1月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按照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安排,2015年年内要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血站核酸检测覆盖。
核酸检测不同于酶免检测之处,在于检测标志物的变化,核酸检测的检测对象为病毒的遗传物质。以艾滋病毒为例,它是RNA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在进入人体后,艾滋病毒会以不断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而从人体感染艾滋病毒,到核酸检测可以检测到病毒的RNA,同样要经历一段时间,这也就形成了核酸检测的“窗口期”。只不过相比于酶免检测,“窗口期”的时间被缩短了,在使用核酸检测后,对艾滋病毒的检出可以提前到11天左右。
其实在2010年3月,卫生部便下发了《2010年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文件,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山东在内12个省市的省级血液中心,以及3家中心血站,共15所采供血机构被列入国内首批血液筛查核酸检测试点单位。而北京市则是从2013年7月1日开始,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以外的3家区县血站也实现了核酸检测。
孙莉表示,虽然没有统计过具体的数据,但自采用核酸检测后,检测到的不合格的血液确实增多了。
而在加入核酸检测的同时,原来的检测方法得到了保留,孙莉向记者介绍,两种检测方法所针对的标志物不同,因此只是根据不同阶段检测不同的标志物,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