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发展紧迫感 把握发展着力点 提高发展保障力
1月7日,中共南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书记殷美根代表市委常委会作题为《强化首位担当 展现省会作为 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南昌样板”而不懈奋斗》的工作报告。
把加快发展摆在首位,把奋起追赶当作首责
我们要知往鉴今、知退后勇、知难而进,坚定地把加快发展摆在首位,把奋起追赶当作首责,努力争得南昌在中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更高地位,坚决防止成为“塌陷的一角”。
牢固树立“省会兴则全省兴、省会强则全省强”荣誉感
必须进一步强化省会意识、展现省会作为,牢固树立“省会兴则全省兴、省会强则全省强”的荣誉感,“干得好是应该、干不好是失职”的责任感,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不辱使命,推动全市发展再攀高峰,为全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尽最大力量推动发展再加速、再加力,尽最大力量让全市人民分享到发展成果,尽最大力量增强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坚决兑现率先全面小康承诺
到2018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是新一届班子必须完成的任务、必须答好的“考卷”。我们必须以坚定的态度、坚强的决心、坚决的行动,咬住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果不休兵。
树立“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信念
南昌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的差距,表面上是指标的差距,实际上却是理念的差距、行动的差距、操作的差距、作风的差距。面对白热化的区域竞争态势,我们必须转作风、重行动,树立“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信念,把工作一件一件做实,将难题一个一个攻克。
产业大发展
树立工业发展“一盘棋”的思想
全力以赴保障重大工业项目用地需求,坚持在用地指标上优先保证、手续报批上优先安排、土地供应上优先保障,决不让好项目因用地问题流失,决不让企业因用地问题影响发展。
树立工业发展“一盘棋”的思想,领导干部不管分不分管工业,都要关心关注工业;职能部门不管涉不涉及工业,都要力所能及支持工业。对汽车、电子信息、医药、航空等重大产业,要全面实行“六个一”的产业项目推进机制。
全打造国有影响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发挥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充分利用和整合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推动现代旅游业升级;要着眼于南昌市区位和交通优势,以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充分依托昌北机场、综合保税区,加快临空港建设,充分利用向塘铁路公路优势,加快建设向塘铁路一级物流基地、一类口岸,实现集中、集聚、集成,把南昌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
南昌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发展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我们要顺应农业发展的趋势,加快推动南昌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全面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城市大建管
打造能吸引人、留住人、改变人的城市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生命体,空间框架是“体”,市容面貌是“形”,功能内涵是“核”。只有当这座城市体格健康、容貌整洁、功能完备,才是一座有品质的城市,才能够吸引人、留住人、改变人。
形成轨道、公交、高架为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
重点围绕九龙湖新城、瑶湖新城、儒乐湖新城、望城新区,切实将四大区域打造成为南昌城市建设的重大“引爆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加快轨道交通、城市“三环”及“十纵十横”快速路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支路小道、断头路等微循环建设步伐,着力构建覆盖城区、环网结合、互联互通的快速交通环网,形成轨道、公交、高架为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
把每个城建项目都打造成今天的精品、后人的财富
牢固树立系统理念,注重做到“五个不”,即:“不吃后悔药、不唱空城计、不犯冷热病、不做复印机、不留子孙债”,把每个城建项目都打造成今天的精品、后人的财富。
今年全市棚户区征迁面积不少于700万平方米
坚持政府主导、统一政策,有序操作、稳步推进的原则,深入推进棚改旧改、城中村改造。今年四个主城区棚户区征迁面积要确保不少于350万平方米、力争达到400万平方米,全市棚户区征迁面积确保不少于700万平方米、力争达到800万平方米。
延续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推进旧城改造不是一拆到底,要正确处理好“拆、改、留”的关系,综合考虑历史风貌和文化遗存等因素,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延续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城市管理贵在坚持、重在建制
搞好城市管理工作,贵在坚持、重在建制。以全面实施“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按照“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形象、三年上台阶”的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做到措施逐步推进,目标逐个实现,一步一步把南昌建设成为“干净整齐、畅通有序、文明友善、和谐宜居”的美好城市家园。
改革大突破
“放”得下去、“管”得到位、“服”得优质
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确保“放”得下去、“管”得到位、“服”得优质。
全面梳理涉及群众办事的政务服务事项,逐项梳理基本流程和办事依据,实施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改革,切实做到“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实现“一个部门一个窗口对外,一级政府‘一站式’服务、一枚印章管审批”。
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体制
加大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坚持政社分开、管办分离,进一步加快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培育经济、慈善、公益、服务等社会组织,不断完善群团组织社会服务管理职能,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体制。
双向大开放
加速形成昌九和昌抚一体发展格局
充分依托赣江新区、高新区等国家级平台,加速形成昌九和昌抚一体发展格局;切实抓住“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两创示范”城市等机遇,积极探索对外经贸合作的新模式、新体制,鼓励支持南昌本土企业“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积极抓住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的契机,加大沟通和对接力度,全面融入长江大通关体系。
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
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抓手,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战斗员,一年至少要把三分之一的时间、三分之一的精力用在外出招商和项目推进上,把客商请进来,把项目引进来。
创新大跨越
力争今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家
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力争今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家,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鼓励和扶持各类群体创新创业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绿色通道”,鼓励和扶持各类群体创新创业,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平台,打造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大学校园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大型企业、企业家等有创新基础的社会力量独立或共同创办专业化的众创空间。
生态大提升
生态是南昌最大的优势
南昌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生态优势是南昌最大的优势,我们必须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生态优势,使之成为我市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品牌、最具竞争力的第一优势。
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责任,完善绿色发展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建立县区差异化的考核机制,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同时,探索建立“全市一盘棋”的生态补偿机制,激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事业大统筹
到2020年,力争所有县区财政收入过18亿元
不断壮大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力争到2020年,所有县区财政收入过18亿元。
力争3年内全市新农村建设全覆盖
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以“精致建设、精美呈现、精心管理”为原则,按照成片建设、建一片成一片的要求,加强农村建房规划管理,推广特色农房设计应用,坚决整治农村违章建筑,力争3年内实现全市新农村建设全覆盖。
民生大改善
坚持财力优先向民生集中
坚持财力优先向民生集中,政策优先向民生倾斜,服务优先向民生覆盖,构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大民生”工作格局。
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切实解决全市2.4万贫困人口、49个贫困村脱贫问题,真正做到断穷根、开富源,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群众掉队”。
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
打扫百姓身边事,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要拓宽收入渠道,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热点问题
要建立和完善低收入农户就业援助机制,不断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互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百姓生活后顾之忧。要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大力实施“背街小巷光明”全覆盖、菜篮子进社区、“厕所革命”等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热点问题。
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谁在招商引资中干出实绩,谁在项目建设上立下战功,谁在财政税收上多做贡献,谁在破解难题上取得成果,就提拔重用谁,努力把一大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真正让混日子的没市场、装样子的没收获、跑位子的没机会。
坚决不做“假把式”“两面人”
把抓落实作为一种政治自觉,将市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坚决不做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坚决不做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
开展党建“三看”活动
在全市组织开展以“看面貌、看项目、看成效”为主题的党建“三看”活动,并将评价结果与领导政绩考核挂钩,以“项目化”考核检验基层党建的实际成果,确保基层党建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