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公司24小时施工粉尘大 村民:十年不开窗
内江市力天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正门。
落满粉尘的植物。
“这个混凝土公司建了10年,我们就吸了10年的粉尘,实在是受不了了。”日前,内江市经开区四合乡沱江村6组村民邓先生致电96111称,十年来,内江市力天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的粉尘、噪音、水污染,严重影响了他们生活。十年来,他和其他村民断断续续向相关部门反映过多次,但是问题然没得到解决。
村民报怨
十年不敢开窗 喝水很是担心
“这十年来,我家基本不敢开窗。”沱江村6组村民李莹芳告诉记者,家中门窗本来开向公路一边,可是,由于正对内江市力天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多年来,全家人都只能选择走后门。“我家的卷帘门都变成了灰色的了,一摸全是水泥。以前还经常打扫,但后来觉得反正也打扫不干净,现在都不想再整了。”
村民李碧秀讲述了今年8月30日发生在村里的一次“强大沙尘暴”。“当时我正在家里打扫卫生,突然‘嘣’的一声,就看见一股白茫茫的沙尘向我家冲过来。”她说虽然自己第一时间关门,但“沙尘暴”过后还是得重新打扫了一次屋子。
“我们家住在马路边,他们作业的车子有20多个,来来去去,轰隆隆地响。”村民罗女士说,搅拌站有时晚上会突然发出“嘣”的声响,自己3岁的孙子常常被惊醒。
“我最担心的是我们吃的水。”记者随村民邓召勇来到挨着沱江河的一口水井看到,混凝土公司的污水排放口离这口水井距离不超过500米,旁边还分布着其他几口水井。“离水井这么近,我们吃水哪里放心?”
“现在我们每隔两个月都要洗一次水井(冲洗水井内壁),家里的缸子这些也经常洗,可是我们吃水还是不放心啊。”邓召勇说,十年来,他和其他村民断断续续向相关部门反映过多次,但是问题仍然没得到解决。“光是今年九月,我就向相关部门反映了四次。”
相关部门
正督促整改 受委托才会监测
截至今年7月,四合乡沱江村六组、七组村民反映相关问题,一直都是联系的内江市中区环境保护局,后因四合乡托管给内江市经济开发区,相关权限才转移到内江市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局。
上周四,内江市中区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黄文东告诉记者,从2003年内江市力天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入驻沱江村六组、七组以来,接到过多次关于扬尘的投诉,相关工作人员也到现场处理过,目前已移交内江市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局处理。
内江市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四合乡托管后,只在9月接到过一次关于沱江村六组、七组环境问题的投诉,并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督促企业进行了整改。“扬尘和噪音问题,应该说在企业进行生产线技改之后,正在逐步解决,现在只剩一条生产线未改革了,我们也会督促企业尽快完成;废水的问题,我们要求企业建一个达到相关标准的大沉积池,企业已把方案送过来了,我们正在研究讨论,在这个沉积池建起来以前,要求他们就近排入已有的小沉积池,禁止直排沱江河。”
内江市环境保护局内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相关负责人说,村民反映的噪音和扬尘究竟是否超标,是否污染环境,可由村民向属地环保局提出申请,再由环保局向监测站提出申请。“我们是一个技术部门,不是监管部门,监管部门是属地环保局。如果他们联系我们,希望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我们监测站会派人进行取样监测。”该区域所属的内江市市中区疾控中心负责人表示,10年来,他们没接到任何关于四合乡沱江村饮用水采样监测的委托。
公司回应
粉尘 正在对除尘技术进行改造
内江市力天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阳说,为解决粉尘问题,公司于2012年春节前开工建设,今年9月完成了从内江城区到公司的道路硬化,并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对搅拌站外区域进行冲洗。此外,今年9月,已着手进行除尘技改。“改好的两条生产线现在粉尘可以说几乎为零,剩下的一条也正在改造之中。公司引进的新的除尘器,除了将扬尘降至最低,还能实现粉尘的循环再利用。”
噪音 确实存在夜间作业情况
至于噪音问题,罗阳承承认公司确实存在夜间作业的情况,但他表示“夜间生产的量很少,最多不超过400方”。他还说搅拌站产生的噪音并不大,最多是运输车辆来往的噪音。
水污染 公司出钱将村民水井迁走
“水井问题我们也在积极解决。”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已与大多数村民达成协议,以一口井5000元的人工费将其移向别处。此外,他表示,“从今年十月起,我们每年会向多数村民人均补偿100元,靠近我们公司的是每人400元,加起来有8万多元。是经村委会同意,并经村民签字盖章确认过的。”
最新进展
村民今日将提出监测申请
致电华西传媒呼叫中心96111“指控”三大问题的邓先生上周五告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了解相关程序后,他将于今日联合其他村民代表,再次提出监测申请。
“我不是没事找事做,我也不是想要喊公司多赔我点钱,我就是不想天天‘吃灰’。”邓先生告诉记者,之所以坚持要相关部门对污染问题进行监测,是“要保护自己生活的环境,要给子孙后代留活路”。“他们是喊我们换个地方打井,但是换就要换到很远去,到时候想吃水都很不方便。也有人收了他们所谓的‘赔偿费’,但是我不愿意收,这是我的家,给我再多钱我也不希望它被污染。”(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王瑶 实习生 岳柳 摄影报道)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