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最初用来形容小正太谢朏 曾任三朝宰相

14.05.2014  13:15

  “千金”一般指大家闺秀,但你知道它最初是形容男子的吗?梁祝故事流传千古,但你知道它的幕后推手是谁吗?谢氏本是中原人士,他是怎样在安南建立的陈国?

  在下面关于谢姓的小故事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千金”之说

  “千金”原是指男儿

  现在,“千金”都是用来形容女孩子的,但它第一次用在人身上,却是形容小正太谢朏(fěi)的。

  谢朏字敬冲,陈郡阳夏人,谢万后人,曾任南朝宋、齐、梁三朝宰相。谢朏小时候聪明伶俐,颇有文采,父亲谢庄出门会客访友都带着他。谢朏也很争气,10岁就能成文。当时的宰相王景文对谢庄说:“你儿子简直就是神童,以后肯定大有出息。”谢庄倒也不客气,摸着儿子的后背说:“真是吾家千金啊!

  这是“千金”第一次用来形容人,比喻出类拔萃的少年。这也成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流行语。

  元、明以后,“千金”才慢慢变成少女的代称。不过,在古代,富贵人家的女孩才能叫“千金”。

  关于千金小姐的由来还有一个说法。相传,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离楚国,途中饥困交加,幸得一位浣纱姑娘相助才活命。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了国相,想报恩,但不知姑娘家地址,便把千金投入当时浣纱的地方。

  陈朝诞生

  安南国王陈日煚

  陈日煚(jiǒng),原名谢升卿,谢万后人。他本是中原人士,最终却在安南(今越南)建国,国号为陈,历时175年,传8世,诞生了13个皇帝。

  史书在评价他时,往往称其“少有大志,不拘理法”。其实,在乡邻眼中,谢就是个问题少年,爱结交游侠,花钱大方。时间一久,钱花完了,他就偷东西。但他很有职业道德,只偷自己家。这事把谢父气得要死,起初是责骂,后来就上家法。

  不过,谢升卿并没有回头是岸。有一次,家里招待贵客,拿出珍藏的名贵器皿。饭吃完后,谢主动收拾碗筷,并把它们随手卖给了别人,之后携款潜逃。途中,他与一名船夫发生争执。不巧的是,船夫不禁打,死了。摊上人命的谢急忙跑路,辗转来到邑州,得到官员赏识,负责对外贸易工作。这里与安南接壤,每逢集市双方互通往来。

  一次,安南太守陈守度见到了谢升卿,收其为义子,改名陈日煚。谢也很争气,第二年参加“异地高考”,高中状元。此时,安南李朝已经到末期,在陈守度操纵下,公元1224年,7岁的李天馨被立为皇帝,她也是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

  后来,陈守度又做主,李天馨与陈日煚喜结连理。婚后,李“主动向组织上要求辞去工作,安心做家庭主妇”,将皇位让给陈日煚。至此,后李朝灭亡,陈朝诞生。

  再说谢安

  “形象代言人”谢安

  现在,打开电视,你认识或不认识的各种名人,都在极力夸着某种中药治肾亏、某个药品能丰胸……他们为这些产品做形象代言,但是,你知道吗?这个行业的鼻祖其实是谢安。

  东晋太元初年,谢安已经当了宰相。但他没啥官架子,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喜欢找他叙旧。

  有一天,一个被贬官的老乡“顺路”来看他。谢安热情招待,席间免不了问他有啥困难,需不需要组织上照顾一下。老乡也很实在,就说:囊中羞涩,只有蒲葵扇5万把。

  谢安听后,没有指示秘书用公款将蒲扇买下,也没有摊派给下面的企事业单位,而是从中间挑了一把,自己使用。

  当时,京城的夏天很热,电扇没有,空调就更不用说了。于是,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经常看到宰相谢安摇着蒲葵扇,悠闲地从街上走过。

  偶像的力量是强大的。大家都以“手拿蒲葵扇,慢摇慢溜达”为时尚,一时间,南京城里的蒲葵扇身价大增,老乡的5万把扇子被抢购一空。

  这件事告诉我们,长得帅是多么重要啊!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谢安懂得帮助人而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推广梁祝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幕后推手”是谢安。

  话说,祝英台与梁山伯在一起三年,结下了深厚的同窗情谊。后来,山伯得知英台是女儿身,当即向祝府提亲。祝老爷看到两个孩子情感真挚,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们。在东晋那个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屌丝梁山伯是不可能娶到祝英台的。于是,山伯郁郁而终。英台不忘初心,在山伯墓前哭拜撞树殉情。死后,双双化蝶。

  梁祝的爱情故事传到东晋名相谢安的耳中,他深受感动,立即上书皇帝司马曜,请求加封祝英台为“义妇”,并亲自题写“义妇冢”仨字,使祝英台成为天下女子的楷模。

  在谢安的大力推动下,梁祝故事家喻户晓,并远播到高丽(今朝鲜半岛)等国。民间也出现一系列纪念缅怀梁祝的文章,比如,初唐梁载言写了《十道四蕃志》,晚唐张读写有《宣室志》。

  梁祝故事风靡后,他们的老家、游学读书处、十八里相送处、墓葬地等,都出现了众多版本,仅梁祝墓就有8处。

  这一点是谢安没有想到的。不过,由于他的推动,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感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唯一可以比肩《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国传说。

  记者 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