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数城市未按期完成排水防涝规划

04.07.2015  00:44

  进入汛期以来,多座城市又重现“逢雨必涝”的情景:小区被淹、道路积水、交通阻滞、居民受困。

  自2013年4月国办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以来,时隔2年多,为何“逢雨必涝”一再重复上演,甚至在局部地区还有“愈演愈烈”态势?

  记者采访有关部委官员和专家获悉,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加剧造成的强降雨是导致部分城市内涝比往年严重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在排水防涝建设方面还存在短板,而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防治内涝的治本之策。

   多地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城市内涝防治“雪上加霜

  入汛以来,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多个城市雨量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使得城市内涝防治“雪上加霜”。

  ——上海:6月16日至17日,上海北部地区遭遇特大暴雨的袭击,虹口、普陀等地的过程雨量均超过240毫米,“一场暴雨的雨量接近常年的梅雨总量”。

  ——常州:从6月26日20时起的24小时,总降水量达到243.6毫米,远超1994年196.2毫米的历史记录。

  ——合肥:6月份降雨量高达366毫米,是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同期最大降雨量。

  ……

  在强降雨的冲击下,原本就脆弱的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显得不堪一击,城市内涝“愈演愈烈”,对社会管理、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据常州民政部门初步统计,全市受灾人口约6.5万,过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0多间房屋倒塌,40多间严重损坏、近7000间出现损坏。

  江苏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韩桂荣表示,江苏的两次强降水表现为时间长和强度大同时出现,这对以水泥路面为主的城市防汛提出挑战,如果排涝能力跟不上,则容易出现长时间积水。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巡视员章林伟表示:“跟往年相比,一些城市内涝之所以显得越发严重,与今年降雨频繁、雨量大有直接关系。

   一半以上城市未按期完成排水防涝规划

  这是一个令人忧心的数据: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截至目前,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完成率仅为45.8%。

  按照国办2013年的通知要求,2014年底前,各地要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

  章林伟表示,如今还有一半多的城市没有完成规划编制,这说明一些地方在思想上对于城市排水防涝还是重视不够。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全国657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的防洪标准不达标,其中70%以上城市排涝能力水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90%的老城区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下限。”国家防办副主任张家团表示,这其中既有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有思想重视不够的原因。

  “不注重城市规划和防洪防汛,结果是花七八年搞建设,一个晚上就被大雨搞光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院长林炳章说。

  在采访中,也有居民向记者反映,有些地方原来不淹水的,现在却积水严重,归根到底是规划设计的问题。“排水哪能通一块又淹一块?”有居民如是问。

  据章林伟介绍,近期主要工作就是督促各地尽快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他说:“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规划实施,优先安排社会要求强烈、影响面广的易涝区段排水设施改造与建设。

   加强应急预警机制 建设“海绵城市”方能治本

  城市内涝发生后,不少城市采取应急举措。据上海水务部门介绍,目前已建立汛期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只要灾害预警发布,交警、环卫、街道等相关方面都要第一时间配合。就连市民也要动起来,比如台风来了,窗口的盆花一定要拿进屋。

  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中国气象局还签署有关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城市内涝信息共享和预警信息发布,北京等8城市成为城市内涝联合预警试点。

  然而,在官员和专家眼中,当前除了积极应对汛情、抢险救灾之外,还应该立足长远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林炳章等专家建议,依据可靠的城市规划,因地制宜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方案,通过建设地下分散集水系统、区域集水系统等不同方式,实现不可排江的水量储备使用。

  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与财政部启动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计划在广西全区开展试点,并在南宁举办了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培训班。

  一些城市已经行动起来。据合肥市排水所副所长吴世生介绍,根据打造“海绵城市”的需要,合肥计划年底在杏花、逍遥津、包河三大公园建成雨水调蓄池,今后还将结合南淝河森林公园、天鹅湖水体等,规划设置48座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章林伟说:“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最大限度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记者杜宇、林晖、陈刚、李荣、程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