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伴随着滋润万物的细雨春风,在3月21日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传来了报喜之声: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华东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杨伟民同学在本次决赛中荣获三等奖,成绩在江西5位参赛选手中位居第二。不过,与荣誉和奖项相比,更让交大人自信的,是学校确立教学中心地位,狠抓教风、学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同样是在该校胜利闭幕的第五次党代会上,该校校党委书记万明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和具有领军潜质的创新型人才。而本科阶段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阶段, 紧抓教风、学风是一系列加强本科教学、提高本科质量的重中之重。
而早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天,该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汪立夏就去看望返校学生,了解学生需求和意见,鼓励学生用抢红包的精神抢学习,把状态调整好,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该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张坚就主持召开了新教务管理系统服务器采购工作协调会。
今年,该校将在2015级新生中全面实施学分制,在该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中,教务处将下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包括方面的24项权利,以期加强学风建设。
名师苦心“耕耘”育新芽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获此殊荣,虽“喜不自胜”,但这次的比赛经历带给杨伟民颇多感触。“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学来解释。”“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参加完比赛,更加坚定了我学习数学的决心。”
“水滴石穿,绝非一日之功。”谈到比赛的背后,他告诉记者,“要想在比赛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考场上冷静的头脑,还离不开平时的稳扎稳打和赛前的巩固突击。”而这多亏了指导老师的苦心栽培和教导有方。
华东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数学系主任刘二根老师是此次比赛的指导教师,二根老师教导学生有一套自己的独特方式,和蔼又严格,认真准备又悉心解疑。在“二根老师七颗习惯树”的“荫庇”下,总能结出颗颗“硕果”。为更好的帮助学生备战此次比赛,二根老师前期查阅大量资料,精心准备了历年比赛真题,“极限,积分级数”等重点一个也不落,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辅导,直至每位同学都“融会贯通”,虽然在学业上严格要求,但在生活中,老师更像是学生的“挚友”,与学生打成一片。初赛时还曾主动为获奖同学发放慰问“红包”,让同学们倍感激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优秀的教师在华东交大的讲台上随处可见,他们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强化自我,更倾心付出,只愿“桃李争妍”。江西首个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全省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全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纷纷“落户”交大。
学院辛勤“培土”收美果
杨伟民所在的土建学院作为该校的“王牌”学院之一,以“毕业生很抢手、科技有创新、教学实力强”而闻名。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土建学院“奇思妙想”,借“考风促学风、以学风促教风”的方法来“督查”教学。而在学院内部,科研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屡次攀高峰、创佳绩。
近年来,土建学院积极参与各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咨询和技术难题的科研攻关,南昌地铁防振降噪技术研究,红谷隧道工程关键技术科技攻关,新八一大桥的索力测试,生米大桥的足尺试验,朝阳大桥特殊结构型式的科研论证等一项项科技难题。
今年,华东交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成功跻身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该校国家级实验中心“零突破”;2014年,江西省第一本建筑行业国家标准《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送审稿)主编来自该校郑福焱教授,这将填补我国在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空白;土建学院王永祥老师主编的《工程经济分析》成功入选了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交大满园开遍“骄人花”
在华东交大,在各类数学科研竞赛中拔得头筹,斩获大奖的佼佼师生绝非是少数。杨伟民并非“一枝独秀”,其背后,更是“满园春色”,骄人的“硕果”结满交大校园。
骄人的成绩取得与学校领导、各学院领导及导师、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师生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在学校的激励机制下,师生踊跃参与科研创新的氛围日渐浓厚,在各大比赛中展现出不俗的实力,频频获奖。
在2014年江西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连连,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2项,各等级奖项及获奖总数均领跑全省参赛高校,实现了该项赛事的五连冠,并连续五年获优秀组织奖。2014年在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上,华东交大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这也是继第九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首次斩获一等奖后,华东交大再次问鼎一等奖,并刷新了获奖总数。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第十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 6个国家二等奖,7个国家三等奖,获奖比例为59%,此次比赛是历届竞赛中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华东交大则位于江西省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