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东交通大学世纪英才学校赴兴国县实践调研团来到红色文化革命圣地兴国县,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坚定革命理想”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并展开以“兴国县青少年对当地红色文化传承现状”为课题的调研。
据了解,本次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108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73份,调研对象为当地各学龄阶段青少年、部分当地老红军、政府工作人员、老师和社区街道的居民等。调研结果显示,部分青少年传承意识有所缺失;当地青少年家庭的红色教育不足;学校过度重视文化课教学,缺乏对学生的红色教育……
调研结果不容乐观,红色基因的传承的问题也摆在了台面上。高校的暑期三下乡要如何发挥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华东交通大学的三下乡团队给出了参考答案。
红色文化如何留在学子心中?
红色文化,是历史积淀精神升华的产物。在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让红色文化深入学子心中?当然离不开课堂的教育,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为56位将军写下“三行情书”、徒步80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与20名革命老战士共话“抗美援朝那些事儿”……三下乡期间,华东交通大学世纪英才学校赴兴国县实践调研团深入学校、社区开展相关活动,在将军广场,团员手举写有赋给56位开国将军的“情诗”,与将军合影;团员途经烈士陵园、红军桥、陈奇涵故居、将军馆等地并进行“打卡”活动;与光荣院抗战老兵围坐在一起,倾听老红军讲述抗战故事。
这些活动,是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的,是为让红色故事、英雄事迹铭记在学子的心中。通过对活动形式的创新,激发学子的参与度,零距离去感触,华东交通大学学子的足迹留在将军县,而将军县的所见所闻所感将成为学子的记忆。将课堂教学“搬”到实践地,打破依照教科书上的“死记硬背”的局限,给学子更多的学习创造空间。
红色基因怎样传承?
恰如“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当地感受红色文化,这是一种学习教育,如何将这种学习转换成实践成果,关键在做。
华东交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组建各级社会实践团队16支,其中全国重点团队2支,省级重点团队6支,省级专项行动重点团队1支,包括带队指导老师24人在内总计338人。这些队伍走出学校,走向了江西省各个地区,用他们的行动去服务当地。
该校世纪英才四班于上饶五府山向知青取经学习;外国语学院为贫困准大学生义卖筹款;理学院、材料学院赴余江县烈士陵园祭奠英烈;人文学院将法律知识传播到偏远地区……这些都是切切实实地在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华东交通大学在通过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深入了解江西红色革命文化,更加“接地气”地服务农村建设和回报社会。
红色土地如何做好“助推器”?
赣州、上饶、宜春、鹰潭……江西高校暑期“三下乡”足迹遍布全省各地。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江西是红色文化的故土。赣鄱大地,从南到北,处处显示着红色的力量和激情。
党的红色基因是传承理想信念的“接力棒”,每一代人都要跑好自己的这一棒;党的红色基因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助推器”,红色基因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要不断完善、充实和发展。“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习总书记重上井冈山,所传递的是不忘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深刻寓意,革命传统是极其珍贵的“红色资源”,蕴含着催人奋进的智慧力量。
华东交大三下乡团队在红色土地上去汲取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的学习教育也要把这些优势特色激活放大,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得红色精神成为学子向上的引擎,让红色基因在改革发展中凝聚力量,在“发展提升、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指引下,以新的姿态结出新的果实。
编辑:吴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