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启亮副主任出席全国人大华侨委全委会并作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专题情况介绍
6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华侨委召开第七次全委会,令狐安副主任委员主持会议。根据会议要求,任启亮副主任代表我办出席并就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进展情况作专题介绍。
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执法检查,就华侨农场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为跟踪检查整改建议落实情况,全国人大华侨委专门召开此次全委会,邀请我办领导出席并专题介绍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情况。
任启亮副主任在会上全面介绍了2007年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相关省区推动华侨农场改革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思路举措。他表示,几年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6号)精神,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研究出台了华侨农场危房改造、金融债务处置、土地确权、分离办社会职能、社会保障、低保救灾等10多项配套政策,中央财政安排22多亿专项资金,并减免了华侨农场16.4亿元金融债务,全面推进华侨农场危房改造,清理社保欠费等,基本完成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整改建议的要求。国务院侨办作为华侨农场发展改革工作小组副组长单位,承担工作小组日常工作,切实加强了工作协调,做好政策宣传培训,指导推动各地开展工作,有效履行了职责。
目前,华侨农场管理体制已基本完成下放地方,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经营活力得到增强;土地确权、金融债务、基础设施欠账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产业发展逐步加快,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全国华侨农场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036亿元,是改革前的6倍;职工群众收入增长较快,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几年来的华侨农场改革发展虽然取得突出成绩,但离国务院6号文件提出的“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改革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部分华侨农场体制改革仍然不到位,产业基础仍相对薄弱,一些关系归难侨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下一阶段,国务院侨办将继续按照国务院6号文件及相关政策的要求,加强监督检查,深入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彻底实现“三融入”。
听取情况介绍后,各位委员对几年来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国侨办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工作措施有力、政策有效落实、工作富有成效,较好地贯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整改建议精神。委员们在赴各地调研的过程中,也耳闻目睹了华侨农场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此深有感触。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令狐安副主任代表白智健主任和各位委员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以继续深化改革为抓手,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贯彻中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华侨农场社保欠费、土地保护、金融债务处置和职工就业等。二是以推动三融入为目标,促进华侨农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改革企业产权制度。三是以促进改革发展为引领,更好集结各方力量。各级党政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做好有关工作,加强华侨农场班子建设、发挥归难侨职工主体作用、注重以侨帮侨,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四是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重点,加强华侨农场文化建设。今后,全国人大华侨委还将继续发挥职责,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支持国务院侨办的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发展,争取早日彻底解决华侨农场问题。
全国人大华侨委在京共13位委员出席了会议。国内司司长许玉明等列席了会议。(国内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