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军:单亲妈妈卖己救女诘问保障制度之失

17.12.2014  14:19

  12月9日,安徽商报报道了单亲妈妈潘素英,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女儿潘佳妮坚守的事情,引起了好心人的关注。这一个礼拜,已经有3位好心人给潘素英送去钱,每人600元。然而,这1800元钱对于潘素英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无奈之下,潘素英为筹措6万元的医疗费,12月13日不得不到步行街“求卖自己”救女儿(12月16日中安在线)。

  为了女儿治病的6万元钱,竟然到街上“求卖自己”。在被单亲妈妈舔犊之情深深感动的同时,不免也产生一些疑问:我们的一些保障和救助制度去哪儿了?

  我们不是有全民医保制度吗?城镇职工有职工医保,居民有居民医保,农民有新农合,制度已经覆盖了所有人群。但是,“看病难、看病贵”却依然存在。我们的制度究竟还有什么问题?

  我们不是有政府救助制度吗?国务院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了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政府应给予应急、过渡性救助,做到兜底线、救急难。这个办法落地了吗?

  我们不是有社会慈善制度吗?社会上不乏慈善机构和人员。那么多的慈善机构,那么多的慈善基金,那么多的从事慈善的人,为什么解决不了6万元的治病钱呢?我们的慈善渠道畅通吗?

  我们不是有卫生救治制度吗?按照卫计委的规定,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对于危重病人应遵从“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救治,绝不允许见死不救。但是,卫计委的规定行得通吗?

  上述制度如果发挥作用,哪怕只是一项,足以解决单亲妈妈的女儿救治问题。也不会逼得单亲妈妈“求卖自己”。说到底,关键时刻,才看出一些制度不给力。要么有漏洞,要么不管用,要么难落地。从这里也可看出,社会保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