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县新农村建设“内外兼修”焕新颜
近年来,南城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着力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不断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注重培育农村特色产业,通过“内外兼修”,让乡村焕发新容颜。
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日前,笔者在万坊镇采访时获悉,近年来,该镇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镇容村貌焕然一新,一个交通便捷、设施齐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新城镇正在逐步形成。
平坦的水泥公路,宽敞的健身广场,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楼台亭榭,幽静雅致的农家小院……如今,行走在该县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新农村画卷美不胜收。该县把村庄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目前,该县4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改水2520户,改水率达98%;改厕2495户,改厕率达97%;改路3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率达99%;修建排水沟9公里;拆除破旧危房、牲畜栏8000多平方米;植树9000余株;太阳能用户达584户;新建垃圾屋47座、沤肥窖(沤肥池)47座;配置垃圾分类桶329只、垃圾清运板车56辆;建立垃圾回收网点47个。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健全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了区域内保洁工作。通过整治,示范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株良镇江头段村戏院里,隔不了几天就会挤满了前来观看抚州采茶戏表演的村民。别看演员们大多是当地的土把式,但唱念做打有板有眼,令观众大饱眼福。村党支部书记余国庆说:“自从村里搭建了戏院,村民就经常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据了解,目前该县有100多个行政村建了文化广场、戏院、小戏台等文化场所。
以这些村级文化场所为平台,该县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大力培育形式多样的乡土文化。如今,该县各乡镇都有自己的龙灯队、腰鼓队、秧歌队,100多个民间文艺团体活跃乡村。该县还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图书馆、文博馆以及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建设,这些场所均免费开放。目前,该县每个乡镇都建了综合文化楼,配备了多媒体、书籍、乐器、健身器材等,大部分行政村建了农家书屋和村文化活动室,一个覆盖乡村,包含广电、图书、文艺、体育等多种文化设施的立体文化网络日趋完善,村民真正成为了乡村文体舞台上的主角。
特色产业促农致富
日前,笔者在该县农业局特色蔬菜种植基地看到,30多亩黄秋葵长势喜人。黄秋葵别名秋葵、羊角豆,肉质好,食用性、观赏性强,颇受人们喜爱。农技员温珍和介绍:“黄秋葵在我们这里只卖20元一公斤,在沿海可以卖到50元一公斤。”近年来,该县巧打“特色牌”,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全力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为农民致富闯出一条又一条新路。
近年来,在发展名优水产、课桌加工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该县注重蛋鸡、无公害蔬菜、优质瓜果等产业项目开发,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洪门镇付前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水果采摘、垂钓等农家乐项目;株良镇江头段村依托靠近汽运大镇里塔镇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汽车运输产业;沙洲镇邓坊村12户养鸡专业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年养鸡30万羽……目前,该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0多家,带动1000余户农户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