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五千街头分类垃圾箱有名无实
如今,南昌的城市垃圾分类和处理情况如何呢?记者对此进行了关注。
街头分类垃圾箱啥都装
多数小区仍是一片空白
记者从南昌市城管部门了解到,目前南昌城区共设置了约5000多个分类垃圾箱,约占全城垃圾箱的20%。其中,红谷滩新区分类垃圾箱数量最多,总数超过2000个;青云谱区和湾里区分类垃圾箱数量相对较少,均为100个左右。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各区主干道目前都配有垃圾分类箱,但是此类垃圾箱有名无实,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箱内所盛放的垃圾大同小异,部分设有废电池投放口的新型环保垃圾箱也是被迫对垃圾“通吃”。
而在一些居民小区,分类垃圾箱踪影难觅。“小区里没有分类垃圾筒,废旧电池和灯管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南昌市民江女士向记者反映,其所在社区并没有配备垃圾分类设施。
记者了解到,废旧电池、废灯管和灯泡等都属有害垃圾,这类垃圾对环境影响巨大,在垃圾分类中被单独列为一项。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南昌多个小区,发现其有害垃圾回收仍属空白,多数小区只配有普通垃圾筒,分类垃圾箱在小区内十分少见。
南昌市东湖区城管局设施科一位潘姓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政府采购的分类垃圾箱一般设在市内主干道,小区垃圾箱一般由物业公司负责购买。“因为没有强制要求,基于成本考虑,很多物业公司都只给小区配备普通垃圾筒。”
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环卫工也不做分类处理
10日下午,记者走访了红谷滩新区几条主干道。在红谷中大道上,记者看到,过路市民在丢垃圾时一般都不会注意分类垃圾箱上的标识,有市民将橘子皮随手扔进可回收箱,也有市民将饮料瓶丢入不可回收箱。在胜利路、叠山路等路段,情况也同样存在。
因为垃圾投放不合理,垃圾分类在“进口”方面不尽如人意,在“出口”时会不会得到合理待遇?据记者观察,在多数设有分类垃圾箱的路段,负责清洁工作的环卫工并不会将垃圾做分类处理,他们大多是将所有垃圾倒入一台垃圾车内。“瓶子和纸盒能卖钱,拾荒的人早就捡走了,剩下的都是不可回收的。”在红谷中大道上工作的环卫工陈阿姨说。
南昌市城管委环卫处处长吴军向记者解释说,南昌垃圾分类工作停滞不前的主因是垃圾的最终去向问题难以解决。据介绍,目前,南昌市的生活垃圾都运往麦园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处理。
“即使市民做好了分类,垃圾被运往垃圾处理场后还是会被混在一起统一填埋。”吴军说,简单填埋的方式难以达到我市垃圾环保处理规划目标,为此,南昌正在建设第二座垃圾处理场——进贤泉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预计2014年10月建成并试运行。
“采用焚烧发电处理可以使垃圾减容80%至90%,届时,我市以填埋为主的生活垃圾处理局面将得以改变。”吴军说。
解决问题没有灵丹妙药
专家建议进行分类试点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邓虹从事环保研究多年,在他看来,南昌垃圾分类工作多年无实质进展,其症结是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够,以及政府推行垃圾分类操作难度大。
“南昌的环保教育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城市,所以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淡薄。”邓虹说,南昌几乎没有专业的垃圾回收公司,垃圾处理以依靠个人和废品收购站为主, 政府在把控上存在难度。
邓虹认为,解决问题没有“灵丹妙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必须经历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街头放置垃圾分类箱作用不大,南昌市要在2015年建成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城市有难度。” 邓虹建议,南昌可以先选取几个住宅区以及学校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单位,试点成功以后,再在各区以及全市铺开相关工作。(万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