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百强再进位勇当发展升级“排头兵”之改革篇
走出“先行先试”的实干路
换届以来,南昌县在发展中高歌猛进,“首府首县”创造“首屈一指”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竞争力。是什么催动着南昌县的发展速度?站在新的起跑线,南昌县又拿什么与“全国五十强”再决高下?本报记者采访发现,“以问题倒逼”的改革创新,是南昌县持续、稳健、健康发展的“秘诀”。
从“市场指挥”到“经济保姆”:
以自我转型提升政府“服务力”
南昌县拥有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试点县等5张国家级的改革试点名片,在运用先行先试的改革权、试验权方面,南昌县更加着重在城乡一体化改革、社会事业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十个重点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同时立足长远、敢作敢为。这是南昌县先行先试的优势,也是“首府首县”担当全省县域“探路者”和“领头羊”的责任。
今年初,南昌县出台深化改革系列举措,对全县改革十大重点领域进行统筹,积极推动政府自我转型。
——简政放权做“减法”。南昌县强力推进审批事项、审批程序和审批条件精简工作,今年以来县本级精简审批事项41项,精简率36%;开通了“重大项目绿色服务通道”、“中小微企业绿色通道”、“便民服务通道”,园区全程提供无偿代办、全程帮办服务,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对所有进驻事项实行“一窗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审批机制,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排忧解难做“加法”。南昌县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园区企业服务受理中心,依托电子政务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程免费代办或帮办服务;创新企业融资平台,成为“财园信贷通”全省首批试点工业园区,推出了“金园宝”、助保贷、厂房贷等多种新型金融产品,破解企业融资瓶颈。特别是今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企业座谈会、银企对接会、百名干部下企业等形式,召集国土、交通、林业、环保、供电等职能部门开展“会诊”式服务,现场了解问题,现场落实方案,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据悉,今年共为园区企业融资3.01亿元,解决企业反映的土地、用工、交通、水电、绿化等问题300余件次。
——解放思想做“除法”。南昌县一直在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保护资源长远谋篇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南昌县立足长远,扫除思想障碍,清除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产业项目,解除制约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
——平台效应做“乘法”。南昌县争创产业升级平台,成功获批筹建“全国轻型柴油车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带来了新的机遇;培育企业发展平台,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促进企业集群式发展,带动产业效应成倍增长。
“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政府管理不能泛泛而谈,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双转型的要求,这就要大力革新政府的管理制度,有所为有所不为,让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有效结合,让政府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好保姆’。”南昌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以多元考核释放乡镇“内生动力”
2013年,南昌县积极响应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号召,全面取消乡镇经济指标考核,强化乡镇在公共服务、群众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的考核力度。一时间,乡镇基层干部议论纷纷,叫好者有之,担心者有之。
取消乡镇经济指标考核,经济靠什么支撑?干部靠什么鞭策?财力拿什么保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事,把经济发展的任务更多地交由工业园区来承担。”南昌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承担主要经济发展任务的小蓝经开区,也因此成为县域经济改革发展的核心区。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组建南昌小蓝开发总公司、企业服务中心;改革人事制度,全员聘用、竞职竞岗,任聘分离、双轨运行,促进人才流动;改革薪酬分配,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建立健全科学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小蓝经开区释放出新的活力。
经济不考核,不代表责任和压力同步消失。“松绑不松劲、减压不减责”,以此为原则,南昌县对乡镇进行分类分组,科学设置差异化考核指标,引导乡镇错位发展、分类发展。对农业类乡镇重点考核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合作社、农民增收等工作;对城关镇、工业商贸类乡镇重点考核房屋征收和土地收储、发展环境等工作。
此外,南昌县加强对乡镇的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和谐稳定、群众满意度等四项基础考核,引入群众测评、社会评价机制,不断增强乡镇服务群众、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动性。
与此同时,南昌县进一步激励乡镇增加发展意识,鼓励乡镇招商引资引企进园区,对引进企业所产生的税收按一定比例分成、奖励给乡镇,确保乡镇不因弱化经济职能而忽视发展。
“从唯数字论到分类考核,南昌县以考核之变带来乡镇内生动力之变,极大激发乡镇发展动力、创新意识和拓展领域,极大激发干部谋发展的激情,让乡镇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释放改革活力。”南昌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说。
从“简单粗放”到“科学长效”:以城管革新增强发展“软实力”
与其他改革事项相比,城市管理制度改革显得有那么一些“微不足道”,甚至被许多县域所忽视。然而,对百姓而言,城市管理改革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投资者而言,城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投资效益的长远增值。
“发展为百姓,依靠百姓促发展。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县域可持续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难题如何解?南昌县跳出过去粗放式管理思维,构建科学、高效、精细化城市管理体系。
——以构建“大城管”城市管理体系为目标,积极推进城管局内部科室改革、组建县城管委、更名组建县城管局、组建县城管综合执法大队等工作。
——启动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改革工作,按照“7+1”的模式,对城管、城建、林业、交管、环保、工商、水务和房管等部门的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进行梳理、调研,开展集中改革工作。
——开展城市管理目标考核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莲塘综合执法大队为试点单位,重点从综合考勤、队容风纪、文明执法、作风建设、队员互评、综合管理等六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管用的绩效考核机制。
——投入1200万启动“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目前,数据普查和平台软件建设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启动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建设、平台硬件采购、技术人员招聘等工作。
——创新推进城市管理维护“三合一”工作,按照监督、指挥与执行相分离的原则,先期将在县城控规区的主次干道上,实施环卫保洁、下水道清淘、园林管护三项工作由一个部门承担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管养作业分离。
——建立长效机制,改变“突击式”、“运动式”城管模式。南昌县制定出台《南昌县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试行)》,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系列制度,针对城市管理“顽疾”分类、分重点建立长效解决办法,改变整改“一阵风”式的做法,使城市管理更加有序。
南昌县塘南镇一位村民说,过去城市管理“谁都能管,又谁都不管”,碰到问题不知道找谁。如今,乡里整合城管中队、村建所、环卫所、控违办等部门,“走进一扇门,解决几桩事”。城市管理改革促进百姓生活改善,也成为县域竞争新的软实力,是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名片”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经济要发展,尤其要敢于吃螃蟹、涉险滩、破藩篱,以改革促转型,以创新促发展,南昌县小心求证、大胆探索,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探索改革新路径。
曾艳芳 李悭 记者 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