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的发展为何能够逆势而上

28.11.2015  09:51

    编者按: 近日,省委政研室调研组深入南昌县调研,对该县坚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将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本县实际有机结合抓发展、促升级的做法进行了总结,并形成调研报告《南昌县的发展为何能够逆势而上》。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启航了我省“十三五”伟大征程,吹响了全省上下“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号角,南昌县的发展经验很有借鉴意义。现将这篇调研报告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最近,我们在南昌县调研时欣喜地了解到,他们在各地普遍感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却逆势而上,量速齐升、质效并进,呈现出一条亮丽的“上行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五个全面”的上扬态势,即增幅全面保持两位数增长,全面超过省市平均水平,全面超越去年同期水平;总量占全市比重全面提升,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全面领跑全省、全市。1至9月,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下降2.5%之外,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零售额、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内资等,增幅同比分别提高0.4、1.9、8.3、2.8、4.5、0.4、9.7、9.6、1.9个百分点,分别达到10.1%、18.1%、16.4%、19.1%、18.6%、15.0%、21.6%、21.0%、12.3%的增幅。县域经济火车头效应进一步凸显。在201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阔步向前跨越11位,跃升至第41位,进位幅度居全国百强第一,成为全省首个全国五十强县(市)。

    调研中,我们感受到,南昌县经济之所以能够逆势而上,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要求和本县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全力做好做活发展升级这篇大文章。

    一、抓住“点、线、面”,做强主导产业。发展升级的核心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工业升级。南昌县始终坚持把工业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县域发展升级的主攻方向,围绕自身特色和错位发展,在选准找好支柱产业以后,始终保持发展定力不动摇,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矢志不渝推动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医药医器三大主导产业补短延长、集群发展。

    一是“”上强龙头。坚持把好的资源给好的企业,让好的企业得到好的发展,瞄准主业突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点优势企业,制定企业分类分级管理、工业用房租赁管理和嵌入式招商等实施办法,促进企业提质增效、裂变扩张。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74家(较2011年新增92家),占全市1/5,纳税超百万企业接近200家。

    二是“线”上抓延伸。积极运用“归纳法”完善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目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集聚江铃股份、江铃控股等6家整车生产企业及美国伟世通、江森自控、天纳克、上海宝钢等151家零部件企业(较2011年新增65家),成为全省汽车零部件企业最为齐全、最为集中的区域。食品和医药医器产业已集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汇仁药业、济民可信、仁和药业等103家企业,打造引领全省食品饮料和中成药产业、技术、市场集成示范区。今年前三季度,三大产业群完成主营收入388.6亿元,同比增长21%;主营业务收入、税收收入占园区比重分别提升到60%和70%。特别是产业在集聚集群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磁铁效应”。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例,南昌县坚持“整车带动零部件、零部件促进整车竞争力提高”集群化发展思路,以江铃集团为龙头,吸引上下游企业就近配套,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已形成50万辆整车和42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布局,涵盖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等八大系152件部件(总成),生产整车占全省近1/3,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1/5强,唱响了“江西汽车在南昌、南昌汽车看小蓝”的品牌。

    三是“”上求突破。一方面做大做强产业核心区,全力聚焦小蓝经开区这一主战场,坚持项目优先落户、资金优先保障、土地优先供应、人才优先支持,举全县之力支持园区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小蓝经开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24.1亿元,同比增长13.6%;税收34.4亿元,同比增长43.5%。另一方面积极培育产业辐射区,依托小蓝经开区的辐射带动,统筹推进向塘物流园、武阳中小企业创业园、南新滨江工业园等配套基地建设,形成“一区带三园”的发展格局,既放大了国家级开发区的品牌效应,又开辟了承接配套和产业转移的新战场,形成了“一核多极”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突出“造、挖、创”,推动转型升级。南昌县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基础的确好于省内其他县区,但南昌县并没有安于现状、固步自封,而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认真分析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前景,不守成、勇创新,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谋求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无中生有,“”出新产业。在既无集成电路产业基础、又无相关人才储备的前提下,南昌县敢于无中生有、突破生成。2014年6月,与央企中建投资本合作,发起了全省首家3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南芯基金,成功并购了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公司恩智浦功率分离器项目。2014年9月,与全国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创东方集团合作,设立了规模达6亿元的全省首家县域创业投资基金,已投资分享时代等高科技或高附加值企业10家,推动了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破题开局,走出了一条以金融杠杆撬动项目引进、推动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二是精准发力,“”出新潜能。针对全县建筑企业多而散、规模小、实力不强的现状,南昌县出台了建筑业发展扶持政策,启动建设了全省首家建筑科技产业园,既做强县内企业,又吸纳外来企业,打响由“建筑大县”向“建筑强县”进军的战役。全县建筑企业由2011年的47家增至180家,其中特级企业1家、一级企业43家,占全省1/8;总产值近700亿元,占全省1/6,被建设部评为“中国建筑之乡”。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放大边际效益,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银行类金融机构由2011年的9家增至22家,超过省内9个设区市规模。实施“互联网+”战略,重点打造了以瓷肌为龙头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着力培育了江铃汽车、绿滋肴等5个线上交易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近60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水平。加强与南昌铁路局合作,向塘物流基地“生命线”工程——铁路货场项目将于年底投入运营,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将相继落户。

    三是搭建平台,“”出新引擎。南昌县主动适应“双创”新趋势,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吸引高校院所、高端企业、高级人才“三高”入驻,通过投融资对接、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先后搭建了众创空间、创业基地、高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10个。特别是依托省校合作战略,与清华大学合作设立了小蓝创新创业基地,已入驻北科生物、博恩康、德瑞光电等高新技术企业17家,在孵企业13家。与中科院纳米所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小蓝经开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帮助地方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填补了江西没有中字头科研机构的空白,初步构建了“产业基金+产业平台+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今年前三季度,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至3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4%,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91.9%和94.9%,省级以上知名商标达到104件,总量位居全省县(市)第二。

    三、做好“减、加、乘”,优化发展环境。南昌县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务服务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力打造发展环境“第一品牌”。

    一是简政放权做“减法”。依托全国加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试点县这一平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政务流程再造,精减行政审批事项36%,办理时限压缩率为55.2%,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试点工作位居全国100个试点县第三位、中部第一位。推进完成小蓝经开区运行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搭建起“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多元化融资”四大平台,初步形成了“小政府+大企业”的高效管理模式。

    二是服务企业做“加法”。设立专项用于企业还贷过桥垫资的周转金,总规模3亿元。设立工业园区企业服务受理中心,建立领导联系帮扶企业机制,推行全程代办、一次告知、一站服务等“保姆式”服务机制,实行“一对一”的差异化服务和针对性管理。推动县区各级领导干部每周三下沉一线、联驻网格,组团式服务项目企业,听取企业诉求,定期议事研判,帮助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

    三是提升效能做“乘法”。加快推进“三单一网”建设,试点开展县直单位绩效考核管理。特别是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评议评价,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实行约谈通报、电视公开承诺,直至组织处理,动真碰硬倒逼政府职能部门改进作风、提升效能。

    四、坚持“真、实、严”,确保发展质量。南昌县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坚持打基础谋长远,不给未来留包袱,形成了思想共识和行动共为。

    一是在经济指标上求“”。南昌县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在加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经济指标与发展质量“齐头并进”。今年前三季度,南昌县GDP、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1%、18.1%、16.4%、10%和19.1%,增速和全市占比全面提升。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保持在90%左右,工业税收比重接近60%,税收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二是在项目建设上务“”。以项目为引领,以项目集聚生产要素,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形成了年均引进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总额超百亿元,年均竣工工业项目超30个的滚动发展态势。今年以来,全县新签约项目36个,合同金额265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新注册项目33个,新开工项目35个,新投产项目24个,展现出坚实的发展后劲。

    三是在招商选资上从“”。率先全省出台了招商引资项目落户专家评审机制,“精挑细选找好菜”,从项目源头着手,在项目可行性、产业关联度、投资强度、产出贡献度等方面,严把准入关口,洽谈意向项目淘汰率达到70%,从源头上把控了入驻项目质量。这种“”与“”的坚守与定力,虽然有短暂的阵痛,但却带来了大项目、高科技项目扎堆的新磁场。总投资50亿元的恒之新能源、投资49亿元的保利协鑫分布式能源、投资30亿元的济民可信等,一批优质大项目纷至沓来,恩智浦、北科生物等一批高科技或高附加值企业扎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