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践行改革发展之路促县域经济腾飞
转型 升级 跨越
从一片沙丘地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务农为本”跃升为全国“百强县”,从“铺摊子”找项目发展为产业集群“链式运作”,从“县城思维”到打造现代化综合新城……一次次对既定目标的全力冲刺,推动着南昌县华丽蜕变。
面对百强进位不进则退的压力,面对城乡一体趟水过河的探索,南昌县如何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南昌县委书记郭毅引用辛弃疾的词句,来诠释南昌县的发展理念:“事如芳草春常在,人似浮云影不留”。他解释道:“发展要靠不断地深化改革来推进,只有如此,我们的事业才是可持续的,才能不断地被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认可、肯定。”
南昌县的转型,是对产业优化的精心布局,也是将重点项目落到实处的加速推进
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南昌县今年前10个月财政收入依然呈现出上扬态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59.6亿元、38.2亿元,同比增长20.5%和22.6%,两项收入继续稳居全省100个县(市、区)第一。
逆势上扬的财政收入,得益于南昌县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面对做大经济总量、转型升级、提升质量、绿色崛起的发展压力,南昌县选择将目光聚焦在更广阔的竞技场——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改“铺摊子”发展为产业集群模式,不断做精小蓝经开区,致力打响地区品牌。
目前,小蓝经开区已成为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江西省食品产业基地、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江西省首批生态工业园区。经开区以“2015年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税收突破50亿元”为目标,着力打造以汽车及零部件、建筑产业、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千亿产业和500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今年前三季度,小蓝经开区“产业集群”经济效应不断凸显。其中,小蓝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集聚江铃股份、江铃控股及美国伟世通、天纳克、上海宝钢等相关企业1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4.49亿元,同比增长30.2%;上缴税金(不含江铃股份)2.63亿元,同比增长44.34%。小蓝食品产业基地集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天津宝迪、福建达利、煌上煌、亚洲啤酒等相关企业7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1.9亿元,同比增长17.46%;上缴税金2.37亿元,同比增长25.78%。小蓝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集聚深圳尚荣、汇仁集团、江西国药、江西制药、中牧股份、三鑫医疗等相关企业2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9.23亿元,同比增长8.41%;上缴税金1.41亿元,同比增长5.34%。
然而,仅有工业的城市富而不活,就在全县工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南昌县依托区位优势,开启加速推动第三产业的新思路。去年年初,华润万家澄湖店对外营业;选址莲塘的沃尔玛超市正加紧施工,预计今年底开业;法国欧尚正式落户……南昌县蓬勃发展的活力吸引着世界500强纷纷抢滩登陆,这也让曾经被视为短板的南昌县“三产”迅速拉长。
南昌县的升级,是对城乡一体化的不懈探索,也是以民为本的生动实践
城乡一体化是当前中国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环。对南昌县而言,就是要把统筹城乡发展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课题,在探索和实践中寻求突破和跨越。
去年年初,南昌县被列入全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试验区,并相继挂上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改革试点头衔。面对全新的任务使命,南昌县把“国家级课题”与全市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将精心谋划的一整套改革试验方案先试先行。
农民变市民,让农民获得更多实惠,是南昌县改革试验的主线之一。为此,该县率先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先期配套12亿元资金,为参加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缴纳保险金。
当前,已有5万多农民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资格审查,被纳入社会养老体系,每个月都能按时领到养老保险金。
为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南昌县展开工业反哺农业之势,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全县设立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面向粮食、良种猪两大主导传统产业及养鸭、蔬菜、特种水产、苗木等四个特色优势产业。粮食生产大户得到政策扶持、一个个种植养殖基地拔地而起、农民们相继参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全新的生产模式促进南昌县农业走向了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生产道路。目前,该县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每年达1400万元。
在探索多种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先锋之路上,南昌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则。该县先行投资24亿元建设了16个农村新社区先导区,总建筑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可安置8463户农民,预计2014年6月交付使用。
南昌县的跨越,是通过解放思想探寻思路,是践行深化改革获取动力
2008年,南昌县初尝“全国百强”成果,位列第96位,2009年一举跨越至“百强榜”第88位,2010至2012年,南昌县再次“三连跳”,稳步攀升至第75位,完成了连续5年的“百强进位”。南昌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这一源动力,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尤其在政策调整上,始终把握推进全县向前发展的“风向标”。
某种意义上,经济指标是衡量政绩的直接砝码,而南昌县却“出乎意料”地取消了对乡镇经济发展考核的“数字测验”。这一举措并非没有缘由。
在南昌县塔城乡,GDP增长、招商引资等考核数据一直是当地干部的困扰。这个本是江西贫困乡的乡镇,主导产业是农业,在吸引工业入驻方面并没有优势,招商引资十分困难。可是县里对乡镇的考核数据却要求年年递增,指标压在每个乡镇干部头上。这让当地干部疲于应付招商引资、慌于统计数据报表,甚至有人产生了“反正垫底”、“在这没前途”等消极的工作情绪。然而,今年南昌县实行“分类考核”的新办法,将全县18个乡镇进行分类,农业类占9个。“不同类型,不同考核”的方式让像塔城乡这样的生态乡镇有了奔头。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村容村貌改变等考核指标,也成了乡镇干部带领广大群众劲往一处使的“指南针”。如今的塔城乡专心抓“三农”工作,专心考虑公共服务如何均衡化,道路规划、学校建设、环境整治,塔城乡的改变让干部群众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摒弃了数字政绩观,让发展升级不再停留在口头上、数据中,发展的基础更牢固,谋长远的举措更得力。“指挥棒”的转向凸显出南昌县思想解放的跨越,经济指标再也没有“绝对裁定权”,取而代之的是加大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参考系数。同时,南昌县加强对乡镇的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和谐稳定、群众满意度等四项基础考核,以“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引导乡镇实实在在做到释民惑、解民难、聚民心。
腾飞的轨迹下,展现的是南昌县追求务实、敢于谋事的勇气。突破的起点上,南昌县亦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浪潮中赢得了先机。正因如此,南昌县始终踏着快速而又稳健的步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旅途中跨越前行。
曾艳芳 万辉明 本报记者 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