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南昌·幸福家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
力争实现全市农村面貌“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形象、三年上台阶”
记者昨日获悉,我市将从2017年2月起,用三年时间组织开展“美丽南昌·幸福家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力争通过三年集中整治提升,实现全市农村面貌“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形象、三年上台阶”,全面唱响“南昌绿谷”品牌,将全市农村打造成为全省乃至中部一流的美丽乡村样板。
大力实施乡村规建提升工程
根据方案,我市将大力实施乡村规建提升工程,按照“全域规划”的要求,编制完善县域镇村布局,特别是新农村成片示范建设规划,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突出山水田园协调,对原来已编制规划的乡村进行规划修编,“南昌绿谷”“两区一廊”总体概念性规划以及沿线乡镇、重点村和重点园区规划,按照国内一流的标准组织编制修编。
同时,我市将加强村庄建管,切实加强农村农房建设管理,杜绝新增“超高超大”、违法违规建房;着力清理和拆除空心危房、有碍观瞻的残墙断壁、已废弃的猪牛栏、旱厕等破旧建筑;大力开展山水周边环境整治,拆除占山占水、遮山遮水的违章建筑,还原山水美丽的山际线、水际线。
造林绿化构建优美乡村环境
记者了解到,我市还将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工程,推进农村造林绿化,结合全市森林村庄建设,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同时,大力推进乡镇门户区、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的绿化美化;加大对古树名树保护力度;积极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瓜果、绿化小品,形成“植物自然、乡土浓郁”的景观,构建优美的乡村环境。
农村水环境治理方面,我市将以“河湖长制”为统领,继续巩固农村水环境治理试点工作成果,采取工程治理、生物链自我净化、减少污染源等举措,深入推进乡镇集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点整治污水塘、臭水沟;积极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推进重要天然水域和小(二)型以上水库承包投饵施肥养鱼全面退出,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镇水环境。
弘扬乡风文明繁荣文化生活
根据方案,我市还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按照“减量化分类、资源化回收、无害化处理”的要求,积极鼓励引导村(居)民、保洁员和保洁公司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做到源头减量,对可回收垃圾实行定点回收。
同时,我市将实施乡风文明弘扬工程,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星级文明信用户”“六好农户、六好村庄”“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传承和弘扬优良家规家训、民俗民风、凡人善举、好人好事等,着力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新乡贤文化。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服务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村镇文化活动场所、体育健身场所、科普推广设施,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力组织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重点整治国省道路沿线村庄
2017年,我市将重点对县城门户区,高速公路收费站周边,南昌县蒋巷镇、向塘镇、塘南镇、幽兰镇、广福镇、黄马乡,进贤县文港镇、李渡镇、温圳镇、下埠镇、三里乡、三阳集乡,安义县石鼻镇、长埠镇、万埠镇、长均乡,湾里区梅岭镇、太平镇、罗亭镇,新建区溪霞镇、大塘坪乡、西山镇、石埠镇、流湖镇、厚田乡等乡镇集镇,全市80个扶贫村,“南昌绿谷”“两区一廊”范围内村庄,高铁、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路等主干道沿线可视范围内村庄,乡镇集镇、景区、园区周边村庄,畜禽禁养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此外,我市将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和日常运行标准化水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同时,提升绿化景观水平,重点在县城、乡镇集镇门户以及高速公路收费站周边进行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打造舒朗、大气、生态的形象展示区。(本报记者 林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