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援疆特警除夕夜通宵执勤,用微信给家人拜年
25日是大年初七,虽然大部分上班族已经重返了工作岗位,但南昌仍处在浓浓的过年氛围中。而此时,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坚守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喀什地区,用年轻的躯体,为祖国的安定平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就是南昌特警派往新疆地区维稳的60名特警战士。
25日下午,记者连线一名此刻正在喀什地区维稳的南昌特警万远明,听他讲述了援疆和过年的那些事。■信息日报记者沈冠楠、李征/文
武装
一身装备重达20多公斤
隶属南昌市特警支队7大队的特警万远明今年26岁,南昌县莲塘人。去年11月,他和另外59名战友被派往新疆地区维稳。当月25日,60名战士乘5天5夜火车援疆,抵达喀什地区。截至今日,南昌特警战士已经驻守新疆近3个月之久。
记者了解到,喀什地区地处南疆。“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合当地警力进行街道上的武装巡逻、武装震慑和入户清查。”万远明告诉记者,特警战士们在新疆,基本每天都是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穿好防弹头盔、防弹衣、护膝护肘,佩戴95-1步枪和92式手枪,带上执法记录仪、对讲机、警用“六小件”(警用电台、手铐、伸缩警棍、强光电筒、辣椒水和警绳),4人一组,全方位巡逻、观测。“一身装备重量大概有20多公斤。”万远明说。
据万远明介绍,在巡逻及其他工作期间,一旦遇到可疑人物,需立刻展开盘查,遇到情况特别紧急的突发事件,可立即处理。援疆的特警战士们一般在重要地段、旅游景区等外来人口较多的地方执勤,每晚零时之后,分组到宾馆核对旅客的身份信息,如果发现涉及“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则一般情况下就地约束,再将人送往派出所处理;如涉恐,则进行刑拘。
过年
除夕夜通宵执勤 用微信拜年
2月18日除夕夜,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晚上,万远明和战友们穿着厚厚的防弹衣,在喀什街头站岗、巡逻。
“当地少数民族是不过春节的,当地在这段时间的形势也较为敏感,因此我们加强了值守,24小时高度戒备。”据了解,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三,万远明连续3个晚上通宵值班。虽然是第一次在异乡执勤中过年,但这位26岁的特警小伙子言语中却并无遗憾。“当地老百姓还是很淳朴和友好的,他们经常会在我们值班的时候给我们送吃的,过年那几天,还有人按照汉族的习惯,给我们拜年。”万远明说,那一刻,每一位坚守的特警战士,都感觉心里暖暖的……
到了初四,大队组织每个中队聚餐吃年饭。万远明那一队被安排在初四聚餐。“那天,我们几个战友,自己包饺子,吃烤肉,大家家长里短,有说有笑。”此外,在不值班的时候,万远明和队友们都不忘给家人们打电话,向父母报平安,有的还用短信、微信向亲朋拜年和抢红包。
虽然身在异乡,但亲情和关爱并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化,这份感情反而因此愈发的弥足珍贵。这是万远明和所有援疆特警战士的心声。万远明表示,奔赴前线执行任务,感受援疆的氛围,是自己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也将是激励自己前进的一大动力。
家人
平安是最大的期盼
记者了解到,万远明这批南昌赴新疆维稳特警的任务期为3个月,元宵节过后,他们就可返回南昌。
49岁的万启华是万远明的父亲。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说:“刚知道他要去新疆的时候,我到网上查询了当地的情况,心里其实有些不太愿意让他去。但是儿子说服了我,他说年轻人,就应该到外面去接触些新东西,况且,既然选择了特警这条路,就应该时刻做好各方面的心理准备。”
除夕夜22时许,万启华接到了儿子报平安的电话。“我们互相发了视频,看到视频里儿子还挺精神的,我们就放心了,也感觉他比以前懂事多了。”提到儿子的成长,万启华无比欣慰。“因为他去援疆了,家里亲戚都夸个不停,都说等小孩回来,要为他接风。我们做父母的,也为他感到骄傲。”
在儿子援疆这段日子,关注微信的朋友圈,成了万启华一家的日常事务。他告诉记者,儿子在外面,家人很挂念,但他又从事着特殊的工作,家里人不好打电话干扰他,就每天刷朋友圈,看儿子有什么动态。不过,万启华坦言说,不管如何,他都希望儿子能平安回家,平安是父母最大的期盼。
特写
帮走失维吾尔族男孩找到家人
春节前后,万远明和战友们一直驻扎在喀什,与他们一起的,还有来自江苏的一批特警战士。谈起在当地的维稳工作,万远明形容,自己和战友们“时刻绷紧了一根弦”。
“最近形势还是比较平稳的。不过在一个月之前,在离我们驻地6公里的一个县城,发生了一起暴恐事件,事发后,我们接到命令,全队高度戒备。万幸,该事件被当地民警迅速处理,并未造成群众伤亡。”
维稳工作中,也不乏温馨的事情发生。让万远明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他和战友们在当地一所较大的清真寺执勤时,帮助了一名走丢的维吾尔族小孩找父母。“因为语言不通,我们执勤时通常会配置一名维吾尔族民警,充当翻译。当时就了解到,那个小男孩跟爸爸妈妈走丢了,我们找了一个小时,没什么头绪后,就把孩子带到警务车上休息,并向上级汇报,发动群众帮忙寻找。”第二天,小孩的父亲闻讯来到了警务室,与孩子团聚。让万远明感动的是:“他不会说汉语,就一直不停地说‘谢谢’‘谢谢’,第二天又送了一面锦旗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