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南昌科举陈迹 江西历代可查状元有56人
“老贡院”北曾有桃林 小桃花巷因此得名
记者沿着老贡院巷由西往东走,小巷两边坐落着各色小店,多是售卖吃食,巷子内人头攒动。再往里走,巷子内生出了岔道,南北走向的小巷横亘在眼前,与进来的老贡院巷形成一个巧妙的T字形。仔细查看一番,才发现原来这也是属于老贡院巷的范围,只是这里已然形成了一个小型菜市场 ,再也感受不到贡院的气息,只能从斑驳的老屋墙和模糊的字迹上找到一丝贡院的古韵。
从老贡院巷出来,走系马桩路,往前走一点就到了南昌人熟知的小桃花巷了。小桃花巷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小巷,巷子幽深而整洁,就像古时读书人的品性,崇尚内秀,更要高洁。漫步在小桃花巷内,很容易放松身心,你仿佛能够感受到几个世纪前,各路学子奔赴考场的从容与自信。再往里走就到了仁寿里,而仁寿里的右边又连接着廉让里,这些古风浓郁的名字,无不透露出这里曾经科举考试、学子云集的盛况。
据了解,“老贡院”的北面原有大片桃树林,是秀才们游览休闲的处所。如今,一棵桃树也不见踪影,只留下地名“大桃花巷”、“小桃花巷”作为历史的记忆。
南昌曾先后有过两个贡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地方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黎传绪介绍说,从南宋时期,到清朝末年科举考试的废除,南昌城里曾经先后有过两个贡院,一老一新。根据《南昌市地名志》(1992年版)记载:老贡院巷,东起南昌市盲童学校、西至系马桩路、南连松柏巷、北接廉让里,呈“十”字形。南宋时期建立的南昌贡院,其原址为今天的松柏巷和廉让里之间的一大片地区。
在古代科举考试的漫长时期里,南昌贡院是江西举行全省“乡试”(又称“省试”)的唯一考场。“乡试”每隔3年举行一次,江西全省各地参加“乡试”的秀才们,领着书童风尘仆仆赶来南昌,期望着高中举人后,经会试、殿试,鱼跃龙门,获得高官厚禄,名闻天下。
康熙二十年(1681年),江西巡抚安世鼎将贡院迁至东湖之东北一带,即东沿八一大道(原是城墙)、南临上营坊、西依东湖之岸、北靠民德路,占地面积比老贡院大了许多。1905年,科举制度寿终正寝,新学兴起。此后,南昌贡院遗址便辟为省体育场和湖滨公园(即八一公园)。所谓新贡院也彻底烟消云散。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梅联华也表示,南昌的贡院旧址在今老贡院巷36号以及八一公园两处。“系马桩街是一条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街道,自宋以来,先后在系马桩街兴建有豫章书院、阳春书院、正学书院、经训书院等数所省内著名书院,当时众多名贤大儒均来此讲经授道,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明清时期的江西贡院也坐落于此。”
江西历代可查状元有56人
自古以来,江西读书风气极盛,“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明朝永乐二年,江西士子甚至包揽全科的前七名:状元曾棨、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简、第四名杨相、第五名王环、第六名王训、第七名王直,创造了千年科举考试的神话。
南昌市史志办方志编纂处邓国华介绍,目前正在筹备编纂《江西进士》一书,根据《江西省人物志》等书统计,江西历代有姓名可查的状元56人(其中武状元7人),榜眼45人,探花40人,进士1万余人。科举考试选拔出了欧阳修、文天祥等一大批江南才俊。
邓国华介绍,根据《南昌市志》和南昌市各地方志,能确认的文状元有3人,存疑状元1人;榜眼4人,存疑榜眼1人;探花5人,主要分布在新建、进贤、南昌县等地。
南昌科举名人
谢一夔:书经冠天下
谢一夔字大韶,号约斋,新建县古源村人。他出生于小官吏家庭,因为祖父躲避仇人报复,便藏匿在外祖父王氏家中,从此隐姓埋名,改姓王。一夔成年后,遇到良师,受业在同乡著名学者、翰林侍讲尹直门下。因为品性温和纯正,天资聪颖,勤奋向学,深得尹直垂爱。
天顺四年(1460年),一夔参加会试,“以书经冠天下士。”廷对时,一夔上推唐虞三代之盛,下及汉唐宋沿革之详,洋洋三千余言,英宗皇帝大加赞赏,赐为头名状元,榜名王一夔。后一夔显贵时,全家始复姓谢。
一夔仕途一帆风顺,初授翰林院修撰,再迁翰林学士,仕终工部尚书。他一生著述颇丰,有《宋元通鉴纲目》、《续资治通鉴纲目》等史书,及《古源集》(《谢文庄公集》)、《东藩唱和集》等传世。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后卒于官,正德年间追谥文庄。
舒芬:忠孝状元清名远播
舒芬(1487-1531),字国裳,号梓溪,明南昌进贤(今属南昌县塘南乡梓溪大队)人,经学家,正德十二年(1517)状元。 著有《舒文节公全集》(又名《梓溪文钞》)去世时年45岁。舒芬是从南昌府学走出去的状元,他自幼聪慧,七岁能诗,十二岁作《驯雁赋》,虽然年幼,还未成为秀才,但是得到南昌知府祝瀚的赞赏,推荐以博学弟子的身份进入南昌府学。 舒芬最让人称道的是,他当了官后,为官清正,刚正不阿。登第后,他出任翰林院修撰。舒芬为官清正,敢言直谏,正德年间(1506-1521),因谏阻武宗常以打猎巡游,寻欢作乐,荒废朝政,被贬谪为福建市舶副提举。嘉靖年间,又因哭谏世宗而入狱,并夺俸三个月。不久,舒芬母亲病故,扶枢南归。他因虑国忧民,积郁成疾,于嘉靖十年含恨悲愤而逝,世人称之为“忠孝状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舒芬对自己家里人要求很严,不许家人利用自己的牌子为非作歹,因此清名远播,官声极佳。有一次,他家的邻居盖房子,把墙脚下到属于他家的地基上。而他家也正准备将原来的房屋扩修一下,这样,两家自然要发生争执。于是,家人立即给舒芬写了一封信,要他出面干预。舒芬接到家书后,立即给家人寄去一首诗。诗云:千里书来只为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接到他的信,看了他的诗,心静下来了,气顺过来了,于是,便主动上对方家门,答应让出地基。对方也主动将墙脚向后退了好几尺。直到现在,舒芬的家乡北山镇,还保存着宽宽的让墙巷。
新建程家:一门三督抚
黎传绪教授介绍,从南昌府学走出去的还有新建县大塘程家的程氏三兄弟。程氏三兄弟皆为清嘉庆年间进士,累官封疆大吏,被世人称之为“一门三督抚”,即湖广总督程裔采、江苏布政史程焕采、山东巡抚振威将军程懋采三兄弟。“自嘉庆到光绪(1796-1908)的两百年间,新建程氏家族走出了四位进士、十一位举人、两名翰林和超过百人的秀才、生员以及大小官员。江西新建程家,可以说是累代仕宦,家学渊源。”(记者叶景顺、实习生张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