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红谷隧道首节沉管昨漫游赣江
从最初计划5月25日浮运,到数次因天气原因推迟,再到6月10日,国内内河最大的过江隧道——红谷隧道首节沉管浮运工作终于启动。
10日,红谷隧道首节沉管,这一重约2.8万吨的“小型航母”,从早上5时20分到傍晚19时,以一种坚毅而磅礴的气势,克服了水位和阴雨天气的不利影响,成功穿越生米、朝阳、南昌三座大桥,顺利完成了8.65公里的长距离浮运。(记者沈冠楠/文、记者袁征/图)
首节沉管通过生米大桥时引来市民围观。记者袁征摄
沉管出坞
出坞摆正
(时间:5︰20~12︰00)
沉管须与桥墩平行
10日清晨6时30分,记者在位于生米大桥附近的红谷隧道干坞看到,原本安静地“躺”在干坞里的首节沉管已经被拖运出坞口,“浮岛”状的管面,与跨江而过的生米大桥略微平行。据悉,首节沉管的出坞工作5时20分即已开始。
9时30分许,5艘4000马力的拖轮开始将沉管“摆正”。“沉管要顺利经过桥孔,其江面摆放的位置必然与桥墩成平行状态。”南昌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项目部副经理万超告诉记者。
12时许,沉管位置“摆正”。随后,它与5艘作为“护航使者”的拖轮一同组成“舰队”,往生米大桥缓慢移动,开始了一段浩浩荡荡的赣江漂流记。
穿越生米大桥
过生米大桥
(时间:12︰00许)
GPS保障不偏离航道
12时许,沉管沿赣江左航道,顺利穿过生米大桥。
记者了解到,由于沉管重约2.8万吨,控制过桥速度,成为其能否顺利过桥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采用了一套GPS定位装置,过桥时将管段浮运的各个细节准确反映至总控制室的电脑中,分析沉管浮运是否正常,如偏离航道10米范围,该设备就会报警。”万超介绍说。
穿越朝阳大桥
过朝阳大桥
(时间:14︰12)
速度不超10米/分钟
14时12分,首节沉管又穿过了朝阳大桥中部的桥孔。
记者了解到,“舰队”在过桥之前,需在上游150米左右位置调整管段,保证管段以不超过10米/分钟的速度垂直通过大桥,平常行驶速度不超过30米/分钟。
沉管穿越南昌大桥
过南昌大桥
(时间:15︰09~15︰16)
攻克最难7分钟
14时40分,南昌大桥实行临时交通管制。桥下,不少市民和施工人员扶着临江栏杆,伸长脖子往江心看去,迎接着浮运最激动人心一刻的到来。
记者了解到,由于沉管与两艘拖船的联合体宽约50米,而南昌大桥桥墩间隔仅68米,桥墩安装缓解冲击力的防护栏后,净宽为63米,沉管“舰队”稍有不慎就会触碰到桥墩。因此,这也是沉管浮运最难也是最关键的节点。
15时09分,沉管“舰队”首船靠近南昌大桥桥底,这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第一艘进入”、“第二艘进入”、“沉管顶端进入”……每隔十几秒甚至两三秒,项目指挥部的对讲机中就会传来浮运的实况汇报,一声声“正常”让人们既紧张又安心。
15时16分,随着对讲机中传来“沉管尾部离开南昌大桥”,所有人的心都放下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和欣慰。红谷隧道首节沉管浮运,终于克服了最难的7分钟。此时,南昌大桥也恢复了通车。
隧址系泊
(时间:19︰00许)
今起沉放作业
19时许,经历7个小时的航行后,红谷隧道首节沉管终于抵达了位于赣江中大道附近的隧址,顺利系泊。
记者了解到,红谷隧道首节沉管系泊后,11日开始进入沉放作业。
相关负责人介绍,红谷隧道江中沉管段长约1329米,共分12节管段。今年还将浮运靠近红谷滩区域的另外5节管段,2016年,着手浮运剩下的6节管段。
数据
▲浮运距离:8.65公里
▲花费时间:近14小时(5时20分~19时)
▲行驶速度:
过桥:不超10米/分钟
不过桥:不超30米/分钟
▲南昌大桥:桥墩间隔68米,沉管与拖船联合体宽约50米,桥墩安装缓解冲击力的防护栏后,净宽为63米。
▲红谷隧道:江中沉管段长约1329米
共分12节管段(今年还将浮运5节管段,2016年浮运剩余6节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