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湖法院“八进”新举措 接地气 暖民心
“我的案子这么快就能解决,多亏了法院。”“这么快就拿到了血汗钱,真好。”……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慨,是对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最质朴的褒奖。
近年来,该院提出“崇法、厚德、忠诚、廉明”的治院方针,以保障和服务“经济强区、文化大区、幸福城区”建设为中心,立足审判,强化责任,周密部署,狠抓落实,采取“八进”举措,不断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先后荣获省级、市级文明单位、全市法院先进集体、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市级“青年文明号”等数十项荣誉。
院、庭长走进审判庭当审判长
随着一声庄严的法槌声,该院一起较为复杂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如期开庭,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审判员是该院院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汪波,这已经是她今年主审的第34件案子。
在以前,院领导、庭长只负责审批案子,不会亲自担任主审法官来办理案件。该院为进一步健全审判权运行新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办案的示范指导作用,强化领导监督指导办案职能,提升案件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出台了《关于建立院领导办案机制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规定,有审判资格的院领导每年审理案件不少于24件,不具有审判资格的院领导参与案件审理、执行过程中的协调、矛盾化解、涉诉信访的接待不少于10件,庭长和一般法官一样办案。同时分管审判业务的院领导在每年个人审理的案件中拿出1件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案件作为示范庭开庭审理,由其他院领导和审判合议庭审判长参加旁听,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听审。院领导办理案件的审限内结案率、调撤率、上诉率和发改率等列入全院案件质量评查范围,计入全院年终考核。去年以来,该院院领导、庭长已办案750余件,占全院办案数的15%以上。
执行长走进执行一线首担责
为打破“一人包案到底”的执行模式,增加执行力度,提升执行效率, 2014年10月,该院在考察深圳等地法院经验基础上,率先推出了“执行长负责制”,积极探索以“执行长”为中心的资源配置和职权配置模式。
执行长负责制的执行模式,即在原有人员基础上,增加法警力量和车辆保障,将执行局分为四个执行小组和一个指挥中心。每个执行小组实行“1+2+2”的模式,即由一名执行长、两名执行员和两名辅助人员(法警、书记员)组成执行工作组。四个执行小组负责执行本院执行案件,案件随机分配至执行小组名下;指挥中心负责执行局综合性事务。在每个执行小组,由执行长主导执行程序,负责具体案件办理中组织、指挥、协调等职能,财产调查、控制等非处分性强制措施的法律文书直接由执行长签发,执行长对所在执行小组承办的案件终身负责;执行员在执行长的指挥下办理具体案件,采取控制性、应急性执行措施和集约化查控措施等;辅助人员在执行长的领导下做好保障及后勤工作。执行小组之间引进竞争机制,将执行案件的质量、数量、效果与执行组人员的奖励、晋升挂钩。
推行执行长负责制,从深度管理出发解决了执行权配置和运行问题,改变传统模式下执行法官各自为政、重复劳动、层层审批导致的效率低下状况,既有快速执行的“快枪手”,又有集约作战的合力效应,实现执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兑现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自去年10月以来,该院共受理执行案件426件,执结440件(含清理旧存案件121件),有10%左右的普通执行案件在1个月内执结,团队月均结案22件,执行案件结案率同比增长约150%,执行长负责制改革成效初现,执行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行政首长首次走进法庭当被告人
2014年4月25日上午,该院一起行政案件正在开庭审理,当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后,西湖法院审判敲响法槌,宣布开庭。西湖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李福民出庭应诉。这是该院历史上审理的第一例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行政案件,也是南昌市首例,体现了行政领导对行政相对人和司法机关的尊重,彰显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取得了良好反响。
该院高度重视“民告官”案件的审理工作,并实施了微博同步直播,邀请了原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第一届道德模范、建国以来“双百优秀奖”、公安部一级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原南昌市西湖公安分局副政委邱娥国,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煌上煌集团董事长徐桂芬,江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省、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副会长熊迪如,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城建环保和农村委主任谢松筠,区人大代表杨智勇,西湖区纪委第一纪工委副书记张蕙,南昌中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李明,在区人大代表、该院院长雷虹陪同下,共计40余人参加了庭审旁听。行政首长带头出庭应诉,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有利于彰显司法权威,维护法律尊严。
思想教育走进道德讲堂提升队伍凝聚力
2015年12月4日,在我国第二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该院在该院九楼多功能厅举办了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司法公正”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该院全体干警参加了此次活动,这已是该院开展的第31期道德讲堂。
该院创新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规定每月开展一期,与文化建设,廉政教育等工作结合,利用诵读经典、道德承诺、模范教育等环节,优秀法官上台进行现身说法,积极弘扬正能量,将其打造为法官思想教育的新平台,法院队伍凝心聚力的新纽带,法官综合素质提升的新载体,至今已连续举办30余期包括以“慈善拍卖”、“规范司法行为”、“重阳节”等内容为主题“道德大讲堂”活动。近日该院又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这是该院连续第七次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远程视频走进审判庭提升审判效率
随着法槌敲响,“传被告人到庭!”被告人在法警的押送下,出现在法庭的液晶大屏幕上接受审判。这是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通过全省法院三级联网技术,在江西省首次采用“远程视频开庭”公开开庭审理刑事案件。
在法院的数字化智能法庭内,审判台、公诉人席和辩护人席均与以往的庭审一样,被告人席上并没有被告人站立,却出现在法庭现场的一幅电视画面中,与法官、检察官、辩护人、旁听人员“面对面”。此时的被告人在几十公里以外的看守所通过远程视频系统接受法院的开庭审判。在庭审中,法庭看到是被告人在看守所视频室的同步画面,而被告人通过看守所视频室显示屏看到的则是法庭的复合画面,即审判员、公诉人、书记员、辩护人、旁听席均通过法庭内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用途的摄像机得到高清晰画面,并自动跟踪发言人,提供音像同步的发言画面,显示发言人相关信息,与被告人在法庭现场的效果一样。庭审结束后,法庭的书记员直接通过该系统将庭审笔录传输至看守所,由法警通过系统配备的网络打印机打印并交被告人核对签字。
该院地处中心城区,从法院到看守所提押犯人,不仅路途遥远,而且交通堵塞。像这种案情简单的案件,审理1件只需要半小时不到,花费在路途上的时间却要一两个小时,一旦交通拥堵,不仅容易导致庭审迟延,而且路上保障安全的压力很大。而现在,通过远程开庭,1个小时即可完成3起案件的审判和提押、还押任务,不仅提高了审判效率,而且司法成本低,安全系数也高了。
法官走进社区扶贫济困当先锋
近日,该院5名“青年先锋队”队员,深入辖区广润门街办瓦子角社区走访,并重点对8户困难居民家中进行慰问,就居民提出的婚姻、继承、交通事故涉及的法律问题和国家医保社保法律法规进行详细解答。临走时一一发放了联系卡,告知居民今后遇到法律困难、相关法律诉求等可以与该院法官联系。
该院成立了由38名年轻干警组成青年先锋队,队员来自法院各个部门。法官肖海涛是队员之一,他反复工作终于促成一件棘手案件庭外和解,还在周六清晨冒雨将当事人孙某送上了回家的火车;少年庭的志愿服务队员经常利用周末时间走进孤儿院为他们义务洗衣服、擦洗门窗;还不定期地回访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陪他们过生日,送去温暖。
先锋队建立了进社区联系制度和工作安排表,定期由院领导和各庭室长带队和队员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调查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积极参加社区“民情家访”、“三官四员进社区”和“党员志愿者进社区”等活动,大力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服务精神。
百名女院长走进该院传经送宝
2013年9月13日,近百名全国基层法院女院长齐聚该院,参加第七届全国基层法院女院长年会,共同研讨少年审判及青少年维权工作,共话法治“中国梦”。
中国法官协会副会长、中国女法官协会会长王秀红,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胡淑珠等相关领导到会并发表讲话。全体与会人员静默沉思,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维权保护,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会上,甘肃、湖北、江苏、江西等地法院的女院长们紧扣基层法院工作实际,就少年审判及青少年维权工作情况,深入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做法,与会女院长们普遍感觉此次交流收获颇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为基层法院女院长搭建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很好平台,促进了基层法院工作的提升。
人民陪审员走进诉前调解
“没想到法官一个上午就帮我解决了难题??????”这是一名当事人在接受该院诉前调解结果后发出的感慨。该院诉调中心成立于2014年11月,设在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功能为诉前调解及审前调解,在当事人来法院诉讼的第一时间由专业的调解员组织原、被告调解,在当事人尚未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的情况下,矛盾尚未最激化的时间内快速调解纠纷。2016年以前,该中心的人员组成为1名审判员、1名调解员、1名书记员,以三人之力,2015年全年成功调处各类民商事案件500余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的20%,调解成功率95%,且绝大部分案件都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
2016年,该院决定从人民陪审员中及社会各界聘请8位社会阅历丰富、社会责任心强、工作年限长的各行业爱心人事加入诉调中心成为调解员,充分发挥诉调中心的作用把大量的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将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的案在诉前将其化解,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吴凡云 张涛/文 肖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