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餐饮业兴起“网络私人订制”
近段时间,随着微博、微信等平台对市民生活的渗入,“网络私人订制”餐饮逐渐在南昌流行起来。一些卖家将自家厨房作为“后厨”,以微博和微信为“门店”,制作并出售私房菜、蛋糕等,独特的口味和贴心的服务让“私人订制”餐饮颇受青睐。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此类店铺多无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其监管存在空白,消费者在购买其餐饮食品时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白领青睐“私人订制”餐饮
南昌市民付小姐是一位国企白领,自从在微信朋友圈发现有私人厨房后,平日需要订快餐、订蛋糕时,她经常通过微信下单。
“通过网络下单比较方便,而且一些私人厨房出品的家常菜味道真的很不错。”付小姐告诉记者,口味独特和服务贴心是她钟情于私家厨房的两大原因。“身边的朋友会互相推荐靠谱的店,所以一般都不会挑错。”
“微商机”吸引上班族兼职
今年5月开始,家住南昌市东湖区的熊赪星开始在朋友圈销售妈妈做的私房菜。如今,她家的店在南昌白领圈内已小有名气。每天,在工作之余,她都得忙着接单、安排送货、接收客户反馈等。
据熊赪星介绍,起初,因为妈妈做的辣椒酱和糖醋排骨十分好吃,在邻居和朋友的建议下,她试着通过微信邀请朋友下单。“没想到妈妈做的拿手菜特别受欢迎,通过朋友的转发,一下子就火了。”熊赪星说,现在,她家的私人厨房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
在南昌一家国企上班的周小姐也是活跃于微信和微博的一位卖家。去年11月开始,瞅准“微商机”的她凭着自己的爱好,用朋友圈口口相传的方式,推介独家定制的蛋糕,并颇受市场认可。在周小姐看来,网络私家店铺投入小,基本没有经营门槛,而买家看中“有图有真相”,所以才来光顾。
专家提醒谨慎对待“私人订制”
记者了解到,南昌多数“私人订制”店铺均无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消费者在选择卖家时主要基于口碑和信任。围绕“私人订制”餐饮这一主题,记者于10月8日采访了有关专家。
江西中矗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良欢认为,虽然法律没有明令禁止通过微博、微信销售私人订制餐饮行为,但是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卖家不论是基于哪种形式的销售活动,必须要依法取得与普通餐饮店同样的资质证书后才能经营。刘良欢指出,一旦形成买卖关系,销售者必须对售出的食品负责,与此同时,因为监管和维权不易,消费者在购买时必将承担一定的风险。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监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在餐饮服务业态中,有关网络“私人订制”餐饮的界定尚不明确,相关监管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消费者一定要谨慎选择私人厨房,如果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在风险和责任归属上,双方很容易产生纠纷。
相关新闻: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