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4287套公租房引入11家民营经济主体资本

02.11.2014  12:14

    去年8月以来,南昌市出台了40条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先后分两批次发布了引进社会资本的项目47项,实施已一年,效果如何?11月1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南昌市已有不少民营资本进入外资、国有、集体企业,投资领域呈多元化,不过仍面临“藩篱”拆除过慢、投融资平台仍需继续完善、企业用地“吃紧”等难题。

     成效

    11家民营经济主体参与公租房建设

    “目前,南昌市政府出资监管企业所涉及的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领域均已向民营资本开放,到目前为止,办理该类企业851户。”南昌市工商联主席陈斌介绍说,南昌市中心城区共有11家民营经济主体参与了公租房项目建设,共建设公租房4287套,建筑面积29.67万平方米。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至2014年8月,南昌市先后分两批次发布了引进社会资本的项目47项,总投资1020.3亿元,拟引进社会资本520.4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这47项示范项目中已签约的项目有21个,签约率44.68%,签约资金额度111.6亿元,资金到账40.8亿元,资金到账率36.56%。”陈斌说。

    “民营资本已经进入外资、国有、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也得到了有力支持。”陈斌介绍说,目前,在南昌市国资委监管的二级、三级国有企业已普遍采用了混合所有制模式,特别是新成立的子公司,绝大部分都以混合所有制形式组建,涵盖汽车、机械制造、金融、市政公用、建筑、商贸流通等多个领域。

     现状

    南昌非公经济增速不及中部其他省会

    今年上半年,南昌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914.62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南昌市GDP总量的57.8%。“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南昌市民营经济总量不大的格局仍未改变。”陈斌称,从省内看,南昌市民营经济虽然还保持着总量第一的位置,但相比其他设区市来说,发展并不快。

    从省外看,长沙、武汉、合肥、郑州、太原等其他中部省会城市的民营经济发展步伐都比南昌快。其中,长沙年均增速17.56%、武汉19.13%、合肥18.65%、郑州16.32%、太原19.33%。同时,长沙、武汉、合肥、郑州四市2013年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分别达到4433.27亿元、4589亿元、2662.26亿元和3790.1亿元,而南昌市2013年非公经济总量为1900亿元,仅高于太原的1313.76亿元。

    “南昌发展非公经济,尚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陈斌说。

     问题

    “藩篱”拆除过慢民营企业难展拳脚

    “‘藩篱’拆除过慢,南昌市目前还没有公布放开的投资领域目录,也尚未提出具体的操作程序,民营企业不敢轻易踏入其他投资领域。”根据南昌市政协课题调研组调研,南昌市虽已颁布有关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文件政策,但至今未新增一家民营银行。

    “文件虽然提出多条鼓励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方便企业融资的措施,但是企业往往还感觉不到。”江西省昊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俊华称,金融机构普遍要求房产抵押,而民营企业一般靠租赁解决生产经营场地,没有可用于抵押的房屋,想贷款难上加难。即使房产,通过抵押获取资金依然“难于上青天”。

    此外,用地“吃紧”也成为制约南昌市民营资本发展的一大因素。“当前工业园区土地指标普遍偏少,用地指标向大型企业倾斜,使得中小企业扩大生产申请用地难现象大量存在。”陈斌称,调查中,只有32.44%的企业认为自己的用地需求得到了所在县(区)的保障。南昌市服装行业商会、家具行业商会均有实力和意愿在工业园区建设行业产业园,但用地问题始终难以得到解决。

     建言

    尽快完善配套让企业吃上“定心丸

    南昌市政协课题调研组认为,南昌市应尽快出台“非禁即准”目录和操作程序,建议南昌市发改委、国资委等部门出台放开的投资领域目录,出台民营企业进入公共事业领域的具体操作程序,引导民营企业扩大投资领域。

    “可参照深圳市的做法,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先行先试,探索‘重点民营企业互保金贷款’模式的南昌本土化。”南昌市政协委员、南昌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建林说,只有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形成政、银、企有效的合作机制,才能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南昌市政协委员、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CEO王敏认为,应设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政府拿出一部分科技专项支持资金,如5000万元,吸纳民间资本进入,以一定比例放大,形成更大规模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并将基金交给专业化、可信任的基金管理人来运作。一方面,起到科技专项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发展的作用,刺激其研发进程;另一方面,也为民营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新常态下,只有科技创新才能积蓄更强内生动力,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终出路。”王敏说。(来源:江南都市报 记者陈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