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卫星办大事 “北京2号”星座全天候监测灾害

15.07.2015  14:40
原标题:小卫星办大事 “北京2号”星座全天候监测灾害

北京时间7月11日0时28分,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C28成功将首批3颗第三代“灾害监测星座”——“北京2号”星座发射升空。卫星是由英国萨瑞卫星技术公司承担研制,入轨后由中国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任务测控、运行管理以及卫星数据的接收、数据产品的生产和相关服务的提供。

卫星监测灾害优势得天独厚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高高在上的遥感卫星不仅能用于及时发现灾情,而且在灾害导致很多地面系统受到冲击或破坏时,可不受任何灾害影响,进行连续、长期、大面积的观测,为评估各种灾害的风险性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近些年来,在全球的各种防灾救灾活动中,由于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灾害前的预警、灾时的监控和灾后的抢救、重建,大大降低灾害的损失及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虽然用遥感卫星监测灾害非常有效,但由于成本、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卫星对于灾害监测的支持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对灾害监测和卫星服务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小卫星星座少花钱多办事

为此,英国萨瑞卫星技术公司倡导开展了一项国际合作,即建造由低成本低轨道小卫星组成的“灾害监测星座”。优点有三:

现代小卫星具有集成度高、性能优越、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生存能力强、发射方式灵活和研发周期短等优点;

采用星座设计可大大提高地面监测覆盖率,缩短重访时间,其目标是实现对地球上任何地方24小时重访,为快速监测自然和人为灾害以及其它动态现象提供服务;

采用国际合作,参与国负责各自卫星研制和发射费用,所以负担较轻。英国萨瑞卫星技术公司负责设计并建造所有“灾害监测星座”卫星,星座中的所有卫星按统一基准设计制造,但彼此间也有细微的差别。

灾害监测星座”的特点是:地面分辨率高,可提供更多的灾害细节;采用新型相机,在不增加卫星质量和星上电能消耗的前提下, 使卫星扫描面积相当于已有其它商业卫星能力的10倍;重访率高,可对突发性灾害(如火山喷发、地震等)进行观测;成本低,前两代星座每代只相当于一颗普通遥感卫星花费的一半,却能够基本满足灾害监测预报所需的高质量、全天候及重复观测时间短的要求,并使得有的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拥有了属于本国的卫星。“灾害监测星座”能为几乎所有自然及人为灾害(包括水灾、火灾、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海啸、工业污染、地区冲突甚至恐怖主义事件)提供动态遥感服务。

北京2号”已属第三代

灾害监测星座”现已发展了三代,每代都采用详查卫星与普查卫星相结合的方式。2005年上天的我国“北京1号”卫星是第一代“灾害监测星座”中的一颗,全色分辨率4米,用于详查,曾在汶川地震的救灾中发挥作用,我国还充分利用通过“北京1号”已建立的国际合作渠道,与英国等合作伙伴国联系,联合“灾害监测星座”中的多颗卫星,共同获取地震灾区14.67万平方公里的数据。

第三代“灾害监测星座”中的“北京2号”也是详查卫星,它采用了新型卫星平台,从而能承载0.75~1米分辨率光学成像载荷,具有高速数据下传能力。它运行于高度630千米高的太阳同步轨道,质量约350千克,设计寿命7年。这次发射的北京2号A、2号B、2号C卫星位于同一轨道平面,星座对地球任意位置重访周期为1天。(谢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