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印:无需为“医二代”弃医伤感

22.07.2014  12:31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医二代”放弃学医的情况已不是少数。根据医务专业网站“丁香园”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的医生明确表示会阻止子女继续从事医务行业,甚至部分医生自己已萌生退意。北青报记者在走访了北大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几所医学类院校后发现,目前的医科学生中,父母也是医生的已凤毛麟角,即使是那些选择了从医的“医二代”,在选择职业时也大多收到过来自父母的阻止。(7月21日北京青年报)

  四个临床班,“医二代”不到一成,并不能证明“医二代”弃医。单从社会从业方面讲,恐怕父母是医生的与父母是其他职业的还占不到这个比例。如果说“医二代”弃医,受职业荣誉感降低、收入与付出严重不符、工作中存在人身风险等因素影响,或子女不愿子承父业;或父母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二茬罪”。都很正常,每一种职业,似乎都存在职业倦怠,医生这一职业也是如此,无需为“医二代”弃医伤感。

  说句心里话,笔者愿意“医二代”子承父业,这不但可以省却不少个人实践经验的探索,可以间接继承“秘方”,有利于将医学事业发扬光大。但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医二代”不愿意子承父业,与82%“富二代”不愿意接班,热衷于考公务员,想“当官”(河南商报2012.3.16)一样。或为追求个人梦想,不愿意吃“现成的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并获得满足感;或存在抵触心理,子承父业会觉得少了奋斗的过程,不够刺激。

  但“医二代”不愿意子承父业无论原因出在谁身上,如果是因为现实与“医生以往在人们心目中代表着社会地位高、收入不菲,受人尊重”的落差所致,不能满足心理预期,笔者认为,另谋高就也不失为良策好。

  首先,对职业的奉献,来自对职业的热爱,如果是奔着医生社会地位高、收入不菲,受人尊重而来,真的对不起。因为收入不菲,受人尊重,需要自己有过硬的本领,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需要自己努力,受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像儿童医院某科室主任李静认为的那样,尽管从医环境辛苦,但医学是所有学科中对从业者要求最高的,能够选择从医,不仅说明自己非常出色,更“要有精湛的医术、能承担压力、有耐心、有上进心”。因此,状元不是种出来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想受人尊重,不努力妄想。

  其次,我们承认近几年医疗环境很差,不时有“医闹”发生,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这些个“医闹”,单手拍不响,医生的技术,服务态度并非无可挑剔。如果说危险,干什么没有危险?学生弑师、官员下课屡见报端,据报道六成受访公务员称有过辞职念头。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人各有志,无需为医二代”不愿意子承父而太伤感,相反有人认为学医实用,“当医生没什么不好,不仅越老越吃香,万一家人有个不舒服,还能帮得上忙。”虽然“医二代”不愿学医,在高招录取中,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仍然相对较高,这就足够了。该走的留不住,该来的一定会来,由他去吧,反正我们相信随着社会法制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