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成为一些中国人过年“甜蜜的烦恼”

21.02.2015  16:23

    新华网太原2月21日电(记者吕梦琦)中国人眼下正在享受着传统春节带来的甜蜜时光,家人团圆、朋友聚会、民俗表演让各地充满了浓浓的温情。但在甜蜜背后,如何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却成为越来越多长辈“甜蜜的烦恼”。

    “去年我们公司效益不是很好,我的收入减少了很多,原本今年打算给孩子们少发一点压岁钱,但仔细想了想后还是放弃了。”家住山东淄博的公司职员刘伟无奈地说。最终,他还是像去年一样,给亲朋好友的孩子们准备了6000元压岁钱,这差不多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

    这种做法往往被中国人戏称为“打肿脸充胖子”,西方人很难理解,但在中国却有很深的文化基因。山西大学社会学教授邢媛表示,中国的面子文化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所以春节给孩子们发多少压岁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不仅事关个人的脸面问题,背后往往也交织着很多情感因素。

    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人喜欢通过对方给自己孩子压岁钱的多少来衡量这个人的经济状况,并以此来评估自己与这个人的亲疏,因此对于那些重要和亲近的对象,往往会给他们的孩子更多压岁钱,反之则会少一些。

    事实上,中国人过年给孩子发压岁钱往往都是等价交换——“你给我的孩子多少压岁钱,我也回赠给你的孩子相等数额”。但对于那些尚未婚嫁和没有孩子的大人来说,这就意味着发压岁钱“有来无回”,但碍于“面子”却又不得不为此“买单”,从而成为一种经济负担。

    就像物价上涨一样,中国孩子的压岁钱也在不断上涨。在过去20年中,这个数额已经翻了很多倍。对此,36岁的中学教师高成深有感触。“我小时候过年大人一般只给几块钱压岁钱,但现在回老家过年,给孩子200元都觉得很寒酸,在城里,小孩过年收到几千块钱压岁钱已经非常普遍了。”他说。

    正因为如此,一些不堪重负的年轻人开始出现“恐归族”。他们宁愿一个人留在外地过年,也不想承受回家团圆带来的这种尴尬,这也让春节有时候显得不那么甜蜜。

    此外,事情也在朝其他相反的方向发展。虽然大人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原本是出于疼爱,但随着这种做法越来越演变成“面子”行为,不良的传导效应客观上也强化孩子们的攀比心理和乱花钱的习惯。

    邢媛认为,大人们过年给孩子的情感关爱要远比金钱更重要,这是中国的家长亟需反思并做出改变的,否则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产生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