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原创音乐屡受挫 商业机制落后是关键

03.12.2013  20:28

  粗略统计一下,近几年来,银屏上有十几档各种歌唱类节目走红,这些选手、学员大都唱着别人的歌,或是学着别人的声音,一时热闹无比,大批新人一夜而红……最后,能让人们记住的新歌几乎没有。除了刚出道的新人在唱“经典”,很多大牌歌手也纷纷推出翻唱专辑,《月亮代表我的心》似乎成了齐秦的代表作,《我的未来不是梦》让胡彦斌人气大升,唱着《西海情歌》《雁南飞》的刀郎让人们忘了原唱到底是谁。有人说,翻唱老歌越来越多,流传新歌越来越少;网络歌曲越来越多,唱到心里的越来越少;免费听歌的到处都是,写出好歌的人越来越少……

  今年3月份,知名音乐人高晓松终于忍不住感慨:情歌还是老的好啊!有一些音乐制作人、乐评人、甚至是听众们更进一步质问:华语乐坛不缺优秀的歌手,但是优秀的作品到底在哪里?现在,表达当代现实意义的作品是不是太缺乏了?中国音乐人,你们到底在干什么?是因为市场,还是机制的缺失?

  音乐产业是创意产业,其根本在于内容,在于作品本身的品质,失去优秀原创歌曲的乐坛,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按理说,现在创作平台和大环境比以前好得多,原创好歌也应该越来越多,但为何却感觉优秀原创歌曲越来越少?“一个是没有途径,一个是没有动力。”音乐制作人捞仔坦言。

  著名音乐人宋柯去年曾称“音乐未死唱片已死”,要改行进军餐饮业“卖烤鸭”;曾为王菲写出《我愿意》的音乐人黄国伦转型去做主持了,最大的原因就是他靠写歌过不下去了,“2003年我停下来了,整个音乐遭遇了冰河期,包括法律版权,包括所有机制对原创创作都非常的不利。好歌曲诞生以后创作人能得到什么?什么样的机制,让他们可以继续创作?这些歌曲出来以后他们能够获取什么?这很现实。

  而今年年初,高晓松透露的“网络音乐将正式开始收费”消息,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引发无数人关注。但是有人赞成,“网络音乐收费,国外早就这么做了”;有人反对,“现在收费为时尚早,收费需要一个过程”;而各大音乐网站也迟迟不见动静……最后又成了一次“狼来了”,网络音乐付费至今没有实现,它或许是所有原创音乐人的一个“梦想”吧。

  但是也有人对于原创音乐的未来信心十足,刘欢就是其中一个:“我们原创力量被抑制了这么长时间以后,一定有一个强有力的爆发,我相信年青一代的音乐人会有劲使出来。

  在通往明天的道路上,中国的流行乐坛还将走一段长长的充满荆棘之路……(记者筱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