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去行政化”是高校腐败的“消炎药”
2014年两会,教育问题都备受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和全国政协常委、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都属于个性派。王树国曾被称作敢于放炮的大学校长;黄洁夫则被很多人评价为“敢说真话”。接受采访时,二人都说到了“体制”这个词,黄洁夫直陈现行个别政策的不合理;王树国也剖析了高校腐败现状的原因。(3月5日《新京报》)
腐败,相信没有一个民族对此不深恶痛绝,而高校腐败更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近年来,高校腐败层出不穷,说明这些腐败现象具有共同的机理与动因,并非是偶然或孤立事件的集合。中国长久以来的教育行政化,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腐败产生催化作用。随着高教改革和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的推进,某些高校领导都省去了“官商勾结”一说,集官、学、商于一身,行政大权在握,在权力的利诱与巨额利润的腐蚀面前,极易陷入利益的陷阱,无法自拔。笔者看来,要在错综复杂的深层原因下,清理高校腐败,首要就是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步伐。
从微观上来看,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从源头上治理高校腐败奠定基础。同时,将营造崇尚科研与求实、而非唯权力是从的政治生态、学术生态和教学氛围融入到高校改革的全过程,改变以往的大权独揽的体制机制,合理统筹,防止权力集中,避免行政化,逐步去行政化。从宏观上来看,建设学校依法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市场适度调节、政府宏观调控,缩减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管理权限,克服高校行政化倾向,取消现存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高校本是象牙塔,人类灵魂的造就圣地,尤其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今天,高校言传身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更具有紧迫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遏制高校腐败,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国家、社会、群众的共同关注、群策群力,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