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县审计局助力县财政管理精细化绩效显著
在财政部2013年度县级财政管理绩效考评中,安福县获得佳绩,近日,省政府对该县进行了嘉奖,奖金500万元。而这一佳绩的获得,离不开县审计局的大力“助攻”。
一是安福县审计局根据长期审计实践,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的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采纳审计建议。近两年来,该县加大了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力度,规范财政票据管理,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单位开票、银行代收、限时缴库、财政统管”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制,利用网络或智能卡传输票据代替人工传输。为确保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发挥实际效用,该县加强了对电子票据的管理和稽查。每月5日前,县票据管理所要将上月各单位核销票据数、票面金额数审核并打印后送至县财政局预算外资金征收股,经县财政局预算外资金征收股根据票面金额数复核缴库资金数和缴专户资金数后,再由各财政票据用票单位与县财政局预算外资金征收股核对上月缴国库非税收入数和缴专户预算外收入数,反复核对无误后方可拨款和发放本月使用的电子票据。同时,该县制定了《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监督检查制度》,由县纪委、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于每年初联合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对全县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督促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实现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全覆盖”后,实现了对财政票据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稽查的全过程监督,有效遏制用票单位擅立收费项目和超标准收费,从源头上预防“三乱”行为,同时促使用票单位按时核销票据、及时足额解缴票款,防止“小金库”现象的产生,真正实现了“以票管费” 、“以票促缴”的目标。
二是强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由县廉政办起草关于落实厉行节约的一系列文件的实施细则,经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下发。为使工作落到实处,该县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明确由县纪委、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廉政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单位组成考核领导小组,把各党政机关的公务接待、节能减排、公务购车、资金源头管理、出国出境、控制楼堂馆所建设等情况全部纳入内部审计范围,审计结果必须在县委常委会上通报。县委、县政府对厉行节约做的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对没有达到节支比例要求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况扣减经费。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党纪政纪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顶风违纪的,或进行虚假内审的,一律从严处理。 同时,全县党政机关一律停止新批新建办公楼,县本级开展了公务卡结算制度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厉行节约有关要求的执行。2013年,该县“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8%,今年1-5月,全县“三公”经费、办公经费、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全面下降,其中公众关心的“三公”经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39.76%。
三是树立审计也出生产力的思想,重视审计成果的转化效果,该县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建立一个制度,形成一个机制”,要求县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审计意见和建议,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上找原因、查根源,落实审计整改,增强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意识,在编制有关资金预算时,确定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估标准。近两年来,该县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主动与县审计局联系,围绕提升审计成果转化水平、促进提高审计监督层次、服务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课题开展了深入的研讨活动,并相继在全县出台了社保、低保、医保资金集中管理使用规定、大额资金管理使用制度、部门单位“一把手”五个不管等10多项制度,促进了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使更多钱用在了经济发展上,用在民生工程上,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2013年,该县财政收入质量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全县公共财政收入税占比为71.8%,比上年提高了9.9%。其中,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9项重点民生支出达到162317.1万元,占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1%,比上年提高了6.2%。 (安福县审计局 刘丽强、李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