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余额宝不该沦为替罪的羔羊

14.05.2014  12:57

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清华大学开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出席论坛时指出,余额宝是存款搬家,不是金融创新,要下决心整顿金融同业业务和各类理财业务,否则会引导投资机构和社会公众追求短期高利润而不追求长期回报,这会对资本市场发展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这些产品和业务层层“加水”,每个环节都要“拔毛”,直接抬高了融资成本,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毫无贡献,会把国家金融体系带入赌博心态的短期行为(《中国网》)。

曾经风靡一时的互联网金融代表———余额宝,收益一度让投资者趋之若鹜,成为草根理财“神器”。很多银行惊呼,大量储户已将存款搬到了余额宝,银行试着奋起反击,推出各种类“余额宝”产品,但却瞻前顾后,怕原来的中老年存款客户,将存款买了这些产品,徒增自己的融资成本。

去年以来,余额宝在资本市场出尽风头,货币基金在过去10多年中不温不火,但是余额宝一出,局势立刻改变。现在国内货基规模大约有1万亿元,仅余额宝就占了4000多亿元。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存款流失约9000亿元;而在上周,国内货币基金规模已超万亿,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为其注入了强大的“吸金力”。货币基金迅猛的发展势头不仅令各家银行仓促发“”迎战,同时也引来了一些质疑。

一向顺风顺水且快速做大的余额宝最近遭遇烦恼,“取消余额宝”的声音甚嚣尘上。其理由大概如下:一是它抬高了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也就是最终的贷款客户的成本,而这一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每个人身上;二是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没有经过经营风险便获得暴利;三是像日本同样是高储蓄国家,但却不允许“余额宝”的出现。

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基金,本质上是互联网渠道+传统基金的模式,也就是通过互联网渠道把零散投资者的小额资金汇集起来,购买基金公司的货币市场基金。自去年6月份钱荒事件以来,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拆解利率比较高,这也就造成了余额宝等在线理财产品目前收益率在6%左右的较高水平。客观地说,形容互联网金融产品是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吸血鬼”有些偏颇。一方面,声称互联网金融产品抬高了社会总体融资成本,是完全忽视已成水火之势的民间借贷;另一方面,纵然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抬高了民众理财回报预期,也只是对银行业固守存贷款息差稳定盈利模式的挑战而已。

从本质上看,其实各种互联网的“”类产品大多数是货币基金。虽说,余额宝等网络金融产品,导致银行融资成本升高了,但问题的根源不在余额宝,在制度上,管制利率和协议存款利率之间存在无风险套利空间。留下这个空间,不去改变制度,反倒怪余额宝从中作乱,这是有失公允的。或许本来市场利率就应该这么高,只不过因为现在实施的是利率管制,在没有放开利率管制的情况下,所以利率才会那么低,如果充分市场化,老百姓本来就应该得到更高的利率。只是现在用余额宝这种方式,使老百姓得到了本来就应该得到的利益。

有人认为,余额宝无形中抬高了社会的融资成本,因为银行的储蓄成本提高了,这部分成本会转嫁到中小企业头上去,加大实业的资金成本压力;另外,余额宝通过货币市场基金的大规模购买,为自己截留了大笔的利润,然后才把剩余的回馈给投资者,理清了余额宝的本质和脉络,就可以知道,余额宝并没有抬高融资成本,这是银行间资金市场的“市场化”反映,即便没有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还是会走高的,所以说余额宝抬升融资成本站不住脚,余额宝充其量只是提供了一个投资渠道,并没有影响整体资金市场利率水平的能力,只是资金市场利率走高的反映,而不是原因,不能本末倒置。

不言而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存在,可以促进传统金融体系、模式的改革,甚至有可能对利率市场化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由互联网支付平台作为中转,向普通百姓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投资平台,帮助大家尤其是缺乏专业理财能力的群体解决实际负利率问题,应该说是一件好事。同时,互联网金融目前是一个渠道搭建者+有限的产品介入者,自身的优势并不是不可超越,这也给传统金融模式提供一个创新的契机。站在广大的普通老百姓的立场上看,力挺网络金融,支持在线理财,钱存在银行是拿穷人的钱补贴富人,而互联网金融提高了散户的资金议价能力,提高了收益,无疑是在帮助穷人拿回本属于自己的收益。(吴学安)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