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诸己”养正气
清代纪昀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人被山中的狐狸媚惑,倒在森林中奄奄一息。恰逢一猎人路过,将他们救起。之后,两人都对狐狸恨之入骨,想请猎人帮助捕杀。猎人说:“鱼吞钩,贪饵故也;猩猩刺血,嗜酒故也,尔二人宜自恨,亦何恨于狐。”猎人的话说得很有道理,自己经不住诱惑而落入他人设计好的陷阱,是咎由自取。若不反省自己的过错,不学会自我批评,今后恐怕还会犯类似的错误。
古人常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相传四千多年前,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大禹派伯启前去迎击,结果伯启战败。伯启的部下不甘心,要求再打一次。伯启则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反倒吃了败仗,这是我的德行比对方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别人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后来,伯启发愤图强,修身养德,结果使有扈氏主动归顺。可见,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始终是自己。学会自省,懂得使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就能战胜自己、战胜敌人。而“反求诸己”的力量,就蕴藏在自我批评的好习惯里。
“反求诸己”是古人倡导的自省自律的良好习惯,自我批评亦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就是要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进行自我揭露和剖析,这是共产党人改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基本方法。在延安整风运动后期,相关工作曾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毛泽东及时发现了错误,对受迫害的同志进行了彻底平反。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亲自出面,向被整错的同志赔礼道歉,他诚恳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革命者,但不是神仙。我们也吃五谷杂粮,也会犯错误。我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犯了错误就检讨,就立即改正。”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正气,是光明正大的风气,是刚正不阿的气节。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涵养一身浩然正气,是共产党人不懈的精神追求,须臾不可离弃。党员干部的正气从哪里来?就要从不断加强思想修养上来,从勇于自我批评、努力改正缺点上来。若不懂得“反求诸己”的道理,缺少自我批评的意识,党员干部就很容易陷入思想和行为的误区,甚至走上贪赃枉法的不归路。近年来,确有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不仅不愿自我批评,还习惯于把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身上。比如,在一些“家庭群腐”的案件中,就有人埋怨是亲属把自己拖下了水,丝毫不反思自己守不住底线、管不好“身边人”的过失;还有人抱怨社会环境太复杂,说自己犯罪是“身不由己”,却不反省信仰缺失、私欲膨胀的主观因素,等等。“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思想上的“尘埃”不扫,以致正气不生、邪气侵蚀,实乃自取其祸,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引以为戒。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从来不犯错误,而在于她具有自我批评的自觉,具有自我纠错的能力。每一名党员干部也一样,要时刻督促自己把缺点和不足找出来,不断改正、完善,才能更好进步。可以说,只要有了“反求诸己”养正气的自觉,我们就有了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的勇气,这对于保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本人的肌体健康,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