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率为零 新余基本消除儿童麻疹

07.05.2014  15:34

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率呈相对上升的趋势,可在这种大环境下,2013年新余市没有报告一例麻疹病例,基本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且连续31年没有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和白喉病例,多年没有发生百日咳、乙脑和流脑病例。

新余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有什么好方法?日前,记者来到新余探寻儿童麻疹发病率为零背后的秘密。

预约单+手机短信

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4月24日,在新余渝水区城南预防接种门诊,记者见到了前来带孩子打预防针的张娟花。张娟花说,每次打针都会拿着一张卡,按着预防接种预约单通知的时间来到这里为儿子接种疫苗。“以前带孩子来,最愁的就是排长队等候,现在只要过来按上号,听着提示走,等一会儿就给孩子打上针了。最后还发一张预约单,通知你下次打针的时间,这样接种也不会担心错过了”,张娟花对数字化接种门诊赞不绝口。

记者从渝水区疾控中心获悉,除了投入资金建设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针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较多的现象,渝水区自筹经费建设了预防接种短信通知平台业务,对于一类疫苗应种未种儿童,由短信通知平台发送短信告知儿童家长,提醒及时带儿童接种疫苗。对于短信通知没来接种的儿童,接种门诊每月会发给乡村医生一个应种未种的孩子名单,要求其上门通知家长去接种疫苗,避免出现预防接种漏洞。

实现手机短信提醒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新余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胡志勇介绍,截至目前,共发送短信71万余条,大量孩子家长都是通过短信获知预防传染病的核心信息。

摸底+督促

流动儿童一个也不能少

近年来,渝水区周边的一些企业陆续招了来自四川、甘肃、陕西的外来务工人员。相应的,周边村子的流动儿童数量增加。加之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给当地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

4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罗坊镇跛下村村卫生所采访时,只见乡村医生宋小青正忙碌着在本子上记录村里儿童接种信息名单。

宋小青说,每季度他都会根据上级安排,在4个村上门走访,调查摸底外来流动人口、留守儿童和新出生儿情况,定期查漏补种。此外,对疫苗未种的家庭上门督促,并利用暑假、过年等务工人员返乡高峰,上门宣传预防接种工作。

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防疫科工作人员也曾碰了不少钉子。不过,由于新余建立健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各县、乡镇之间建立免疫规划横向网络,对流动儿童一旦发现,及时建卡和转卡、补种,并统一登记预防接种信息,互通信息及时联系。该市流动儿童接种率达到97.5%。

考核+奖惩

紧绷免疫规划这根弦

新余市卫生局副局长李彪告诉记者,新余市政府将免疫规划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各县、区也列入卫生工作的综合目标考评内容,市、县、乡镇卫生院、村医层层进行考核,一般每季度考核1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导进行整改,并根据督导检查结果予以奖惩。

对于考核带来的影响,宋小青感受明显,“每年两次乡镇卫生院组织人员对负责的片区进行免疫规划工作考核,并对管辖区域内的接种率进行调查,如果常规免疫接种率没达到90%、建证建卡率没达到98%,那么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中的免疫规划补助的钱就拿不到”。

据省卫计委疾控处处长操秋阳介绍,从今年起,我省将全面开展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创建活动,统一门诊标识,统一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接种安全。此外,今年我省将通过省级人口计生的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全面掌握流入我省、留出外省适龄儿童的基本信息,与接种信息系统相比照,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预防接种查漏补种工作,夯实免疫屏障,进一步堵住疫苗针对传染病暴发的漏洞。(徐雅金 记者 许 卓)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