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叛逆小子刀伤老妈别总怪“严”教育
索要零花钱未果争吵中儿子刺伤母亲,母亲拒绝接受治疗,儿子下跪后她才肯上救护车他们居住在高档小区,但少年称母亲平时管得很严。(5月21日东南网)
这则新闻后边,一些专家依然说出的是一些不要打骂教育孩子,要与孩子进行沟通,等等这样的话,我已经听的不愿意听了,我们不能说这个观点错,这个观点的确很对,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不能改进呢?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依然还是进行严教育呢?难道孩子就没有错误码?我们总在宣传这样的观点,对孩子又有怎样的好处呢?
想起今天上午的一个故事,一个孩子一上课就趴着,让别人喊了半天,也不起来,我想,肯定是病了,赶紧叫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没想到,这个孩子一下就站起来了,怒气冲冲,我没病,我不回家。我说,你干嘛这么生气啊,没病就赶紧坐下吧。没想到,他又来一句,人家睡的正好,你把人家叫醒,能高兴吗?于是,我说,的确是这样。但应该分场合,如果是半夜被人叫醒,那应该不高兴。现在是上课了,被人叫醒,应该高兴的感谢别人啊。
想想这个故事中的孩子,你能说老师管教严不对吗?难道孩子就没错吗?笔者在想,对于孩子发生的问题,我们似乎不应该总是责怪爸爸妈妈,总是责怪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孩子自身的问题,是不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打造一种担当的社会文化熏陶,笔者认为,这太应该了。
比如,我们的孩子什么样的年龄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责任。什么样的场所担当什么样的责任,现在,我们总是在强调爸爸责任,不强调孩子责任,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引导的失衡,这会对孩子形成一种放纵。我们应该打造一种社会公民的担当文化,比如官员应该担当什么责任,警察应该担当什么责任,如果我们形成了一种社会担当文化,孩子耳濡目染中也就懂得担当了,也就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在家做一个子女,在学校做一个学生了,在社会做一个公民了。难道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吗?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担当是相互的,老师于学生之间的担当是相互的,只有都讲担当,我们的社会才能形成一个担当的社会,才不会发生孩子与父母与老师担当而孩子无担当的肆无忌惮行为。
中国有句古话,一本巴掌拍不响,太有道理了,只有互相担当,才能拍出响亮悦耳的美丽和谐声音。我们需要为孩子打造一个担当的社会文化氛围,教育孩子从小学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