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前移 一个集装箱省600元 一次申报 企业不再关检两头跑[图]
12月23日,南昌林恩实业有限公司的小刘在南昌办理茶叶出口报检、报关手续时,没有像往常一样两头跑,而是通过“一次申报”系统,实现了“一次录入、分别申报”,成为江西地区关检合作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作为内陆省份,不沿边不靠海的江西,发展外向型经济最大的短板是缺少口岸、出口环节多。今年以来,我省深入推进“口岸搬江西”、“口岸帮江西”、关检合作“三个一”等改革举措,极大地便利了外贸企业,带动了江西物流、区域经济长足发展。
口岸移至厂区 一个集装箱省600元
23日上午,江西康替龙竹木有限公司几个集装箱货柜正在“国检监管区”进行检疫消毒。之后,将它们直接运到生产车间门口装货。“只需3个半小时,这批货就可以运抵南昌港装船出口了。”公司总经理钟三明高兴地说。
钟三明告诉记者,以前,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能通过公路转运至上海等沿海口岸,而口岸检验检疫部门要对集装箱查验,合格后再装箱。运输时间长,出口环节多,商务成本高。2012年,该公司一批货物在口岸就因集装箱卫生处理不到位,滞港四五天,之后重新进行熏蒸处理,不仅增加了5000多元商务成本,还差点误了船期,险些失去一个重要客户。
能否把口岸功能前移,使企业实现就地监管、就地验放?我省想企业所想,2013年10月14日,占地25亩、投资300余万元的全省首个出口企业集装箱国检监管区在位于宜丰县的康替龙公司建成并运行。
“监管区建成后,我们企业就成了一个口岸,出口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钟三明介绍,如今,在厂区内就能完成集装箱消毒、检验检疫等所有手续,直接运到码头上船。经企业测算,仅报检报关一项成本相比,现在每个集装箱的出口费用降低600多元,按公司每年2000个集装箱的出口量计算,每年可降低成本120多万元。
在企业看来,国检监管区建到企业,最重要的变化是使货物出口时间有了保证,贸易时间实现了全程基本可控。钟三明介绍,口岸搬到厂区,避免了以往因可能在港口耽误时间导致不能按时供货的现象,订单生产、货物出运的计划性更强,原来需要3至7天时间的报检报关,现在只需1天时间。
口岸“移”至厂区,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前12月,在内需不足、外需乏力的困难情况下,康替龙公司订单已排满,截至目前已出口6700多万美元,比去年增长了200多万美元。
打通出海通道 农产品出口更快了
初冬时节,南丰县琴城镇万亩橘园长势良好。今年估计产量在10万公斤左右,由于加入了出口基地,蜜橘由公司全收,不愁销路,价格也有保障,橘农曾国庆心里盘算着今年的收成。曾国庆的自信和该县35万橘农一样,来自于我省推行的“口岸帮江西”新模式。
“口岸帮江西”即打通出海通道。今年以来,我省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检验检疫机构先后签订合作协议,江西农产品在口岸实现“零查验”,直接装船出海,直通放行通道彻底打通;另一方面,江西省交通、商务部门与福建、广东相关部门达成协议,运用CIQ电子铅封NFC(无线近距离通信)防伪新技术,对来自江西的出口农产品运输车辆,实施高速免通行费、收费站免开箱查验的“双免”优惠政策,实现了我省出口农产品在福建、广东两省高速公路的快速通行。
“农产品大多属鲜活产品,对运输时效性要求高。”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关业务处万彬介绍,“口岸帮江西”新模式与“内地检验—口岸查验”的传统模式相比,每个货柜出境周期平均缩短2天。
据有关部门预计,2014年出口季,南丰县通过自营出口、沿海转口等途径出口的南丰蜜橘将超过30万吨,达到总产量的25%,蜜橘产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周边的临川、南城等6地也在大面积种植。
关检一次申报 企业再不用两头跑
12月19日,省商务厅、南昌海关、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检合作“三个一”改革正式启动。
据了解,关检合作“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是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实施的重大改革项目。早在11月初,江西检验检疫局和南昌海关在九江、鹰潭就启动了“一次申报”模式的试点实施,实现了关检合作“三个一”的第一个“一”。
林恩实业是我省最大的茶叶出口贸易公司,去年该公司出口茶叶4100吨,创汇1600多万美元。该公司董事长袁利人告诉记者,在“一次申报”系统上线前,报检报关分别操作,耗时不少。如今有了“一次申报”系统,只需一次录入,短短10分钟便完成了向海关和检验检疫局的申报,进一步简化了企业通关手续。
据南昌海关相关人士介绍,查验货物时,关检双方同时到场查验,避免了企业反复调运集装箱、拆卸、搬运货物,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有效节约企业成本。查验完成后,海关与检验检疫放行信息自动对碰,实现一次放行,企业无须来回奔跑,即可办结通关手续。
“这样一来,我们的货物从出厂到进厂,都在可控制范围内,安全更有保障。同时也节省了成本,一年可省100多万元。”袁利人说。
记者·点评
外贸便利化带来改革虹吸效应
江西地处内陆,外向型经济最大短板是缺少口岸,商务综合成本高。国检监管区的建设,把口岸搬进工业园、农产品示范区、物流园、企业里,大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企业成本。这一模式,开中西部地区先河,取得显著成效。
尽管我省外贸进出口总量不大,但是增幅异常迅猛。今年前10月,出口增幅排名连续保持中部地区第1位、在全国居第12位;进口增幅排名在全国居第6位,中部地区居第1位。8月中旬,由《中国海关》杂志编制的《中国百强外贸城市》(2012-2013)名单出炉,我省新余、鹰潭、南昌、九江四座城市榜上有名。
我省探索的内陆地区出入境集装箱集中查验“江西模式”、昌九通关一体化、关检合作“三个一”等改革,有效促进了外贸便利化。这一系列的改革也必然带来虹吸效应,目前,万载和萍乡出口烟花国检监管区,吸引了上海永璟物流公司和上海华洋货运公司在上栗和万载投资19亿元打造物流基地。
值得期待的是,我省还将丰富合作平台,在深化赣粤、赣闽协作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打通沪浙出海通道,争取更多的“沿海口岸”之花在江西结果。而随着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实现通关一体化,我省开放型经济又将迎来新的重要机遇。
文/图 聂强 江南都市报记者陈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