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千年古村明清建筑10年间流失过半
明清风貌古韵犹存
走在涌山村王家街青石路上,现代小洋楼与明清古建筑交织耸立,使得原本宽阔的街巷略显逼仄。
记者随意走进街边一幢民宅,只见厅堂高大宽敞,厅中的屋柱足有一人合抱粗细,还配有石质柱墩;正中的天井用青石板铺设,砌作规整;门楣、隔扇、窗棂、藻井、梁枋、雀替、斗拱雕饰精美,大宅深院,无不篆刻着历史的痕迹,向世人展示着江南民居的无限魅力。
这是一幢建于清朝的大户民宅,用料讲究,梁柱全部都是银杏树。向导王长寿告诉记者,像这样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涌山村现在还有38幢,其中不乏州判官府邸和江南私塾等古建筑,最为出名的还是昭穆堂。
在王长寿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涌山老街,走过一道围墙,映入眼帘的是昭穆堂祠堂门楼,只见重檐飞翘,斗栱交错,富丽堂皇。抬头仰望,屋脊正中挺立着一串叠起的敷金彩瓷宝顶,上有一组方天画戟直冲云霄;两侧70多米长的风火墙状如游龙,蜿蜒曲折,气势恢宏。
不仅门楼高大气派,进出昭穆堂的门也与众不同——共有五扇,均小巧别致。正中的圆洞门为正门,两旁矗立着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两侧依次是花瓶门和小拱门。
穿过圆洞门,步入昭穆堂,只见地面、台阶全部由青石铺就,每根立柱都刷上了朱红油漆,门枋一律漆成了绿色,整幢建筑雕梁画栋,敷金施彩的雕刻与气宇轩昂的高檐、艳丽华美的藻井浑然一体,极尽奢华。
王长寿告诉记者,昭穆堂建于明崇祯年间,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为三间四柱歇山顶牌楼式,融建筑设计、木雕、石雕、砖雕和彩墨画为一体,历经380多年风雨洗礼,风采依旧,古韵犹存。
“昭穆堂的四根梁柱均为金丝楠木,每根梁柱一个成年人都合抱不过来。”王长寿介绍说,不仅如此,祠堂里还建有一座装饰精美的戏台,是乐平唯一一座明代古戏台遗存,也是“中国古戏台之乡”乐平现存建造年代最为久远的古戏台,其“工艺之精细、建筑之宏伟,堪称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行走在涌山,记者发现不少古宅门前摆放着八面棱形的旗杆石础。王长寿告诉记者,封建科举时代,只要有人中了进士后,族人便会请人制作旗杆石,摆放在门口,放置旗杆,悬挂旗帜,以示荣耀。涌山物阜民富,名贤辈出,谱载进士有13人、举人68人,因而现在留存有不少旗杆石。
多元文化烙印涌山
“涌山历史文化悠久,不仅有旧石器文化遗址仙岩洞,还有当地独有的饶派建筑群。”说起涌山的历史,王长寿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自古以来,涌山都是乐平的北大门,东连婺源,北接浮梁,曾经是历史上资源交换的中转站。涌山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有着1600多年的文化积淀。
唐宋时期,涌山老街聚集了王、吴、余等几大姓氏家族居住,因煤炭、石灰、瓷窑等实业兴旺,涌山产生了一大批富商巨贾。到了元代,官府特设“八涧巡检署”,拥有12间房屋和21名巡检吏差,可见当时商业贸易十分繁荣,经济发展非同一般。
在涌山老街,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八涧桥至今还在,加上古驿道和文献族谱,都证明涌山曾经是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南迁的一条重要入口通衢。王长寿介绍说,古饶州、徽州等多元文化在涌山碰撞交融,给世人留下了昭穆堂、王母贞节石碑坊、司马府邸、州判官府邸、江南第一私塾、万年戏台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形成了当地特有的饶派建筑风格,也为涌山这个历史文化名村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穿行在涌山,随处可见斑斑驳驳的白墙、典雅庄重的门楼,还有雕刻精美的门楣、门枕,无不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记者观察发现,种类繁多的风火墙不失为涌山古建筑的一大特色,有的如马头错落有致,有的四面平行巍然高耸,有的如游龙气势恢宏。这些风格迥异的风火墙,似乎也在向世人证明多元文化曾在这里交织。
多方携手保护古建
涌山村原有明清古建筑80多幢,大多保存较好,也有少数古建筑因为年久失修,变得面目全非。涌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少华告诉记者,自2004年开始,很多外地商人盯上了涌山明清古建筑,先后有40多幢古民宅整体搬迁到浙江、上海等地“落户”。如今,涌山村现存的明清古建筑只有38幢,10年时间流失过半。
涌山明清古建筑在风雨的侵蚀下和私下的售卖中岌岌可危,这让王长寿痛心不已,他辞去了工作,四处奔走呼吁,踏上了保护涌山明清古建筑的漫漫长路。年过古稀的徐裕西不仅倾其所有,还变卖了赖以生存的加油站,不惜举债百万元新建涌山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投身涌山古人类洞穴遗址保护,其精神可谓感天动地。
徐裕西、王长寿等人的志愿行为,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着手编制涌山古民居建筑保护规划,组织材料申报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有效遏制了涌山明清古建筑外流的势头。
经过多方不懈的努力,捷报频传:2012年,涌山村荣获江西省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13年,涌山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王长寿荣获第六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荣誉称号;今年10月,徐裕西获评首届“江西中华文化人物”……这些不仅从侧面反映了涌山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而且预示着涌山已经进入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的国家层面和专家视野。涌山明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即将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