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元:另类起名是超凡脱俗还是“俗”不可耐?
近日,杭州主城区公办小学陆续公布小学一年级新生录取名单,数万名家长望眼欲穿搜索自家孩子的名字时,却看到不少孩子未来的同学“脑洞大开”的名字:不仅有“卜希金”、“俞果”、“罗纳德”等与“中外名人”神似,更有霸气十足的“唐朝”、“谢祖隆恩”。起名如此特立独行,令不少家长瞠目结舌。(7月11日《楚天都市报》)
如果说“阳光”、“盛开”、“陈稳”、“尚进”等巧妙谐音取名,暗含了积极朝气的用意,那么“谢祖隆恩”、“谢祖圣恩”等大胆撞音命名,假借封建社会对帝王的愚忠、溢美之词,除了博取众人一笑,激起网友轮番惊叹,难免有恶搞、猎奇之嫌。
古有云:“人如其名。”名字,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签,也是为人形象的组成部分。作为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份人生礼物,名字总饱含着他们对孩子的爱和美好夙愿,谁都不情愿让自己孩子的名字落入俗套、平庸无奇。然而,起名一味追求标新立异,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早在2012年,就有由新浪微博爆出的高考考生“是朕”,因其“霸气侧漏”的名字在网络一夜爆红的事件。一时间网友们对此名字的真假议论纷纷,是朕的妈妈担心影响孩子,希望网友们“手下留情”,还他们一家平静的生活。
我们不怀疑父母们给孩子起独特姓名的初衷,这本就是个性张扬的时代。但浅薄地将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的封建社会文明不加修饰地“古为今用”,或盲目追捧网络潮流,沉迷流行话语,将所谓的“个性”进行到底,俨然是画蛇添足,左看右看一副“四不像”的模样。这样超凡脱俗的起名也许会得到一时之利,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却终究难逃被时间淡化的宿命,沦为娱乐化和庸俗化跨界蔓延的“俗”不可耐的产物。
作为未成年子女法定监护人的父母,给孩子起名既是一种权利和义务,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小时候,孩子将起名——这一影响一生的“家庭作业”交给父母来作答;长大后,孩子对自己的名字逐渐有了清晰客观的认识,在检查这份“家庭作业”时也有选择接受或放弃的权利。父母端正态度,慎思明辨,起名不“任性”而为、天马行空,是对孩子莫大的尊重,对孩子负责,也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同时,严肃地起名还将减少姓名的更改率,减轻户籍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为促进社会有序管理贡献微薄之力。
名字,绝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情。它或许带着一段奇妙的故事,亦或含着一份美好的期许。但无论如何,起名都不应脱离实际异想天开,不为脱俗而另类,不为标新变猎奇,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