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遭遇“鸡肋”之惑

10.04.2014  19:14

  可穿戴设备正在成为超越智能手机的市场新星,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媒体宣传中,可穿戴设备都是被追捧的热点话题。可穿戴设备,简单说来就是可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中的一种便携式设备,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的可穿戴设备有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腕带等。基于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美好预期,包括互联网巨头在内的各大企业都纷纷将目光瞄准这一市场,一场汹涌的可穿戴设备浪潮似乎即将袭来……

  “多数用户在购买可穿戴设备6个月之后都会停止使用”,虽然可穿戴设备厂商不愿意接受这一观点,但是市场研究机构Endeavour Partners还是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公布了这一调查结果。由于相关技术不够完善,产品的实用性不足,生态系统不统一以及缺乏杀手级的应用,尽管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呼声很高,可消费者对此却并不买账。在市场“虚火”的映照下,可穿戴设备正在面临沦为“鸡肋”的风险。

   概念热炒,市场“虚火”过旺

  互联网巨头进军可穿戴设备,这似乎已经成为科技界的一种“时尚”,英特尔、苹果、谷歌、微软、三星、Facebook等公司都已经“扎堆”这一领域,而在资本市场,有关可穿戴设备的概念都受到了追捧。这不禁令人想问,可穿戴设备真的有这么火吗?

  可穿戴设备真的很火,但是从目前看,这仅仅是市场的“虚火”,从那些已经推出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来看,仍然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足以掀起革命性的浪潮,并且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ndeavour Partners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热情也并不高涨,那些已经购买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一年内)放弃使用,今天的可穿戴设备的生命周期显然无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产品相比。

  “可穿戴设备被过度炒作,业界对于销量和销售额的预期都不切实际”,市场研究公司Technalysis Research分析师鲍勃·奥都耐尔(Bob O'Donnell)抛出了这一观点。虽然这一观点会受到质疑,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却也不无道理。尽管可穿戴设备的美好预期令人向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仍然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今天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在功能上仍然无法与智能手机相比,而且这些设备很多都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互通性很差,消费者在使用时会受到诸多限制。就拿现在颇为成熟的智能手表而言,从功能上看其更像是一个简化版的智能手机,而且操作也并不那么方便,在不菲的价格下,消费者实在难以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不过,现状并不代表未来。从长远来看,可穿戴设备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有研究机构指出,可穿戴设备真正的“春天”将在五年之后到来,届时其将成长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Technalysis Research预测,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销量将达7050万部,营业收入为117亿美元,2013年这一数字分别为990万和21亿美元,增长空间非常可观。

   打造杀手级应用是关键

  什么是开启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未来之钥?答案是杀手级应用。今天,可穿戴设备的浪潮已经掀起,但是人们却看不到一款革命性产品和应用,像iPhone那样横空出世颠覆市场。“只有一款重磅产品的出现,可穿戴设备市场才有望发展成比肩甚至替代智能手机的市场”,NextMarket Insights公司首席分析师迈克尔·沃尔夫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今天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上,专注于运动的设备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这个市场仍然缺乏增长潜力,只有重磅产品出现后,可穿戴设备市场才将迎来真正的大发展。

  杀手级应用的匮乏确实是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一大硬伤。从目前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产品来看,无论是智能手表、智能腕带还是智能眼镜,从功能上看都似乎只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简单复制和扩展——来电显示、语音通话、短信查看等,并且很多产品在没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配合下还无法实现这些“先进”功能,这就意味着,当前的可穿戴设备只是智能手机的“配件”或是“附属品”。那么,消费者又有什么必要花钱买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呢?

  可穿戴设备想要真正发展,必须与智能手机不同,做一些智能手机无法做到的事情。“可穿戴设备必须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关于技术,而是关于用什么样的技术让你做以前没做过的事情”,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新设备事业部总经理麦克·贝尔(Mike Bell)认为这才是问题所在。确实,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不同以往的产品显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可穿戴设备只有“做智能手机之不能做”,才能够得到青睐,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然,可穿戴设备面临的问题不仅仅于此,建立统一的生态系统,增强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降低开发人员的开发难度,开发出种类繁多、数量可观的应用,都是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 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