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罗清屏:深耕大陆 “撒豆成金”(图)
从一个食品公司的豆腐销售员,到盒装豆腐的创新者,并让公司成为台湾首家上市的豆制品制造企业;从台湾的“中华豆腐王”,到年销售近亿元的北京豆豆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台商罗清屏用三十多年的时间来经营自己的“豆腐人生”,让两岸更多民众享受到精致、高质的豆制品。近日,中国台湾网对罗清屏进行了专访,请他讲述在大陆十多年来的创业故事。
上世纪90年代,三十而立的罗清屏在台湾已经小有成就:拥有一家大公司的股份,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股票也成功上市,业绩良好,还被评为台湾“中华豆腐王”。在北京豆豆厨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室中,满墙都是他从事豆制品行业三十余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
放弃台湾安逸富足的生活,离开妻子和近百岁的老母亲,到大陆创办“豆豆厨”,罗清屏经过了长时间的考察和思想斗争。
如今,“豆豆厨”的产品在北京豆制品市场占据80%的市场份额,年销售过亿,拥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十余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罗清屏说:“大陆的市场为我提供了更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奥运效应引发二次创业想法
罗清屏回忆道,1993年,一个大陆的经销商将罗清屏的产品“中华绿豆沙”代理到大陆销售,没想到销路特别好,产品销量几乎占据了台湾工厂的一半生产量。正是这一次跨海销售,让罗清屏看到一个广阔的大陆市场。2001年,北京获得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让他真正下决心要到大陆发展。
谈到这段经历时,罗清屏说:“大陆的经济文化水平大幅提高,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对民生、对食品的要求会有大力改善。”凭着商人的敏锐直觉,他认为北京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投资环境。于是他毅然放弃台湾安逸富足的生活,到大陆开始二次创业,在北京建厂生产,创立了品牌“豆豆厨”,“想让台湾的‘中华豆腐’优质豆制品惠及更多大陆消费者。”
罗清屏对自己的产品定位是做高端、健康、营养的豆制品,他认为这是未来人们追求和主导的方向。
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目前,“豆豆厨”的产品有20多个系列,在消费者群体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占据了北京豆制品市场接近80%的份额,年销售额近1亿元。
做企业,也是做文化
谈起在大陆十多年的创业经历,罗清屏有很多感慨。纵有好的理念、广阔的市场,但在创业初期,因着与台湾不同的法制、人文理念,罗清屏遇到了不少挫折。
技术可以从台湾带过来,经验可以交流学习,但是在人员培养方面,很是让罗清屏感到头疼:“人员培养需要很长时间,大陆地域广阔,人员流动性强,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工厂,人员流动更频繁了。”
对于时下年轻人频繁跳槽的现象,他十分不赞同。他认为,年轻人为了多一点点薪资而频繁跳槽,是不明智的,员工应该与企业一起成长,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才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资本。
要如何留住人才,留住有经验的员工,罗清屏想了很多办法。“我比较认同从人文关怀上入手,除了尽力提供好的工作、住宿条件和合理的待遇外,也会努力让员工理解和认同公司的文化和理念。”他认为,公司与员工之间,除了聘用、利益关系外,情感的缔结和理念的趋同,是维系员工与公司长久发展的一个有益手段。为此,“豆豆厨”每年都会组织基层员工出去旅游、参观展览活动等等,帮助员工成长。
在北京园博园开园期间,罗清屏给每个员工都发了一张门票,让他们去参观浏览,开拓视野。他尤其推荐员工去台湾园体验,全方位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文化美食,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台湾价值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罗清屏有些自嘲的称,在员工眼里,自己就是个严格的大家长,管吃管住,还要管生活习惯,“我规定他们不能在公司随便吐痰、乱丢垃圾等,他们可能觉得我管得太多,但是人在社会上不只是一个个体存在,他要影响到周围的人。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素养,会影响到他的家人、他的朋友。”让员工能工作得安心、放心,罗清屏是用一种做文化的心态在做一个企业。值得欣慰的是,他的这种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员工的认可。
做食品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我们对产品的品质始终坚持如一。”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两岸市场,大陆地区地沟油、劣质奶粉让人深恶痛绝,台湾地区的黑心油、塑化剂等影响恶劣。“豆豆厨”作为北京豆制品第一品牌,有良好的口碑和优秀的业绩。能把市场做那么成功,罗清屏如上解释。
他强调,产品的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
“我们选用的黄豆,从产地开始就严格控制,要求每一颗黄豆直径都在5毫米,这是经过充分论证的。按照我们的泡制工艺,豆子个头太小,容易泡过头,豆子太大,容易泡不透……”讲到自己的产品,罗清屏按捺不住激情,像一个母亲在展示自己孩子的成绩。
“豆豆厨”的产品在上市初期,遭遇过低价竞争,也遇到小作坊式生产的鱼目混珠,但一直坚持自己的产品定位和价格。罗清屏表示,“豆豆厨”绝对不会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对豆制品的价格习惯,而牺牲自己的产品品质,来换取价格的降低,“我不会去挣那些黑心的钱。”
谈话中,罗清屏多次提到做食品的人一定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他认为,做食品跟做医生不一样,人只有生病了才需要找医生,但是食物是人每天都要吃的东西,一定要保证健康、优质才行,“做食品的人应该比医生具备更高的责任心”。
看好两岸发展 愿为两岸交流搭桥梁
参加海峡论坛,出席两岸企业家峰会,投资北京园博园台湾园……在大陆创业期间,罗清屏非常热衷参加两岸交流活动。
“以前台湾的豆腐技术是从大陆传过去的,现在我们又把经过改进、精致化的(制作豆腐)技术带到大陆,这是一种天意,一种回馈。”罗清屏认为,两岸之间应该更多人员、技术的交流互动,一起打造好的产品,让更多人受惠,提高中华传统食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作为台湾“中华青年创业协会”的总会长,罗清屏将台湾辅导和帮助年轻人创业的机制带到了大陆。目前,该协会与共青团中央合作,每年举办互动交流活动,通过开展讲座等方式,帮助两岸的年轻人进行职业规划和创业培训,很多年轻人从中受益。
罗清屏参与投资的北京园博园台湾园,开园期间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每天人流量超万人,是园博园中除总展馆和北京馆之外,最受欢迎的展馆。大陆民众可以在这里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品尝地道的台湾小吃。
作为股东之一,罗清屏希望台湾园能在两岸经贸交流之中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成为继北京前门台湾街之后,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基地。”
回馈社会 想办黄豆观光工厂
一颗黄豆,直径不过几毫米,能有多大的能量?
罗清屏曾经出过一本自传,书名《撒豆成金》。“一颗黄豆虽然很小,但是能够创造很大的价值,甚至比黄金更珍贵。”
在罗清屏房山的新工厂规划中,他一直有个想法,办一个黄豆主题的观光工厂,让民众了解大豆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以及大豆制品的完整加工过程。
“我的观光工厂会对民众免费开放。”罗清屏说。(中国台湾网记者 普燕)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