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吃得好无缘助学金”有损贫困生尊严
想被认定为贫困生,获得助学金,食堂消费水平成为助学金评定参考依据。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的这则消息引发了讨论。10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华中农业大学,多名学生证实,学校发布了过去15天校园卡食堂中餐、晚餐的消费记录,餐费平均值在年级前10%的同学,将取消贫困生资格。这是为助学金评定作准备。(10月13日《武汉晚报》)
应该说,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对华农来说,贫困生比较多,而助学金的名额又有限,如何让有限的助学金送到真正需要扶助的贫困生手里,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他们貌似合理的做法为何受到学生质疑和网友热议,实则在于缺乏人性化,有损学生尊严。
助学金设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有尊严地完成学业。在这部分资金中,可用于补助贫困学生的生活。推此及彼,贫困生在学校食堂也可以吃得好一点。但是,对照学校评定标准和食堂给出的价位,要想拿到助学金,吃饱吃好却很难。况且学校取样处于新生军训期的15天里,如此就难免会让一些饭量较大的贫困生被“误伤”而进入前10%。
虽说学校表示可以申诉,但就学生本人而言,一句“吃得太好”就足可让其自惭。如此一来,一些贫困生本不想让人知道家里困难,结果这样一折腾大家都知道了。诚然,贫困本身没有错,也不低人一等,可对他们来说,这种不得不“比穷”的消费无疑会挫伤自尊。
事实上,经过多年运作,我国助学政策和评定体系已日臻完善,各大高校也普遍制定了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出于简便易行,不按规程办事,甚至要求贫困生上台演讲“比穷”。吃得好无缘助学金,同样也是一种强求贫困生暴露贫困的方式。
贫困不仅是物质的,还涵盖隐私、尊严等精神要素。学校在实施助学金评定时,不妨做到更温情、更人性化一些。有人说得好,静水流深,真正的扶助,应是不动声色、解急救困的,而不是大张旗鼓地让贫困生颜面尽失,这种方式换来的也就失去了助学本意。只要学校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少些“懒政”思维,采取的方法就会多一点人情味、少一些冷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