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抗战老兵忆往昔、念战友、吁和平

17.08.2015  12:47

  原标题:各地抗战老兵忆往昔、念战友、吁和平

  中新社北京8月15日电题:各地抗战老兵忆往昔、念战友、吁和平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70年后,抗战老兵在中国各地纪念抗战胜利,忆起往昔、怀念战友,呼吁珍惜和平。

  记者马骞在云南腾冲报道:藏蓝色的四袋服上别着各式各样的徽章,是这一生最荣耀的记忆。15日,在“极边第一城”云南腾冲,拄着拐杖却很精神的90岁远征军老兵张体留回忆起那段血色记忆。

  “突击队在进攻时随时可见,只要有需要,明知是送死,大家都争着上。”“那时人的生命就像蚂蚁一样,说没就没了,很多早饭还在一起吃的战友,在吃午饭时就再也没见到。”老人现在说起眼里仍泛泪光。

  “7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惨烈的滇西抗战中牺牲的战友终于得到告慰。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用巨大伤亡换来的对日抗战的一次大捷……那些长眠于此的中国军人,都是民族英雄……”“国难当头必须出来,我不后悔自己参军。

  陈林、崔志平、艾广德在石家庄报道:“一次我们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了(日本军人尸体),就也把他们埋葬了。”已93岁的原国民党军队抗战老兵武玉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身亡后已不会再造成伤害,也应“入土为安”,“尽管活着时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算是发扬人道主义了”。

  “我现在不敢回忆那些(牺牲)战友,心里受不了。”他说,如今70年过去了,战争中活下来的现在也多已离世。现在,他天天盼着半月后在北京举行的那场大阅兵,他说铭记历史,才能激励前行。

  苏路程在南昌报道:“我的不少学生在战争中牺牲。战争结束了,士兵都可以回家,我们需要和平。”曾为黄埔军校教官的93岁老兵方宁夏回忆起70年前日军投降时说。

  而对于参加抗战七年的老兵虞元顺来说,在杭州接受日军投降是其心里最有底气的时刻,“战友喜极而泣,老百姓奔走相告”。

  记者张浪在成都报道:成都民众15日在人民公园“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以简单朴素的形式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10余名老兵在抗战将领张自忠的嫡孙张庆成、抗战将领的后人王自新的陪同下,来到纪念碑前,缅怀抗日牺牲的川军将士。

  “我们是中国军人,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而战,用命去拼!”张文治说到此,吹起了当年的冲锋号。许多路过的市民也加入到了现场的纪念人群中,为抗战牺牲的将士默哀三分钟。

  郭晓莹、汪军在湖北宜昌报道:“自己不畏死,不贪生,活着的意义就是口证历史。”92岁的抗战老兵杨本模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泉水村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得知目前宜昌还活着的抗战老兵只剩下20多人时,杨本模说,自己和其他仍然健在的抗战老兵一样,是抗战历史的最后见证人,唯愿在有生之年将自己的经历讲给更多人听,因为亲口讲述远比道听途说来得真切。

  记者孙亭文在乌鲁木齐报道:抗战老兵李民生虽已96岁,仍言语铿锵有力:“和平来之不易,要保卫和平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老人在抗战时期曾担任名为“华侨先锋大队”九中队的队长,属下都是受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感召从海外归来的“华侨机工”。

  李民生15日在乌鲁木齐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会上共有14名生活在新疆的抗战老军人以及子女,其中有8名抗战老军人,年龄最长者98岁,最年轻者89岁。李民生是其中一位。

  已故“南侨机工”刘承光的儿子刘齐荣代替父亲出席了是次纪念活动。他说,抗战老兵们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刻,舍生忘死、共赴国难,用肩膀扛起了一个轰然倒塌的时代。作为抗战老兵的子孙后辈,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周潇男、朱柳融、王敏、王刚在广西柳州、南宁报道:广西30余名老兵在子女或志愿者的搀扶下,15日参加柳州市志愿者组织的“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会”活动。没有着军装的老兵们在会场前排,坐姿端正。

  几近失明的98岁黄埔老兵尹同道,在台上朗诵自创抗战诗《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台下,10岁的男孩闭鸿汉听得非常认真。“我很敬佩这些抗战老爷爷,今天特意穿上去年在延安旅游时买下的红军衣帽。

  闭鸿汉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参加活动的。“我没参加过战争,让抗战老兵聚首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感恩,是一种传承。”吴荣说。

  “我们的生活不是一直这样安宁幸福,70年前这个国家还饱受战争之苦,满目疮痍。8年抗战,中国以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赢得了最终胜利,这个记忆应当代代相传。”组织举办活动的志愿者表示。

  “抗战老兵、民族脊梁。”广西多地的60余名抗战老兵,身披红色绶带15日相聚南宁市图书馆。他们大多是国民党老兵,最年轻的86岁,最老的已经105岁高龄。

  “可以说这是老兵们最后的一次集结,因为老人年纪大了,随时都有可能离开我们。”广西壹方关爱抗战老兵项目主管郑加莉说,老兵年龄大了,很难再聚,这次相聚,也是给他们作为军人的尊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