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龙泉山垃圾填埋场一期提前3年填满 二期还可用20年

21.05.2014  18:39


工人向填埋场倾倒垃圾龙


泉山垃圾填埋场二期

  合肥城市变大变美,其背后不为人关注的是,生活垃圾量的猛增。从5年前日均1500吨,骤增为现在的3000吨。如果没有新启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消纳了部分垃圾,位于肥东县的龙泉山垃圾填埋场很快就会告急,垃圾围城的困境并不是危言耸听。日前,记者全程探访,见证合肥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处理的全过程。

  【转运站】

  每天转运近600吨垃圾

  5月15日上午,已到了9点半,在合肥市蒙城北路的庐阳区生活废弃物转运管理中心内,仍不断有小型垃圾运输车驶入这个转运站,倾倒从居民区里收集来的生活垃圾,以便压缩后再由大型垃圾运输车运往龙泉山。这个过程,被通俗地称为“小车换大车”。

  “我们这个中心又叫永青垃圾转运站,去年开放后,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到本月正好试运行一年。 ”该中心负责人李迎昕说,去年夏季生活垃圾最高峰达到了504吨,而现在平均每天经由这里转运的生活垃圾都已经达到了540吨左右,最高峰已接近600吨,庐阳区近9成生活垃圾在这里汇聚。 “夏季就要到了,生活垃圾的高峰又将来临,每年夏季都是一场大考。

  各类垃圾混杂缺乏分类

  在永青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在运到这里以后,就直接被倒入超级垃圾桶中,并没有经过任何分拣的程序。李迎昕坦言,目前在合肥市,从家庭为起点,到填埋场为终点,都没有实行垃圾分类。记者在转运站内看到,倾倒的生活垃圾中,既有果皮、餐厨废弃物、塑料袋,也有床垫等大件。“垃圾没有分类,很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被混在一起,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增加了总量,给中途运输和终端填埋增加了负担。”李迎昕说,此前合肥市多个城区都曾试点过生活垃圾分类,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人们普遍缺乏这种意识。

  【填埋场】

  一期填埋场提前3年“填满

  大型垃圾运输车从转运站驶出,一路向东,开往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的龙泉山生活垃圾填埋场。

  龙泉山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2004年6月投入运营,到下月才满10年,但其寿命在前年就已终结,比原来设计寿命短了3年多。 “最初的设计日填埋能力是1000吨,但城市生活垃圾量逐年攀升,从1000吨到3000吨,到现在只有10年。 ”合肥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生产科科长郭明荣说,合肥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的清溪路垃圾填埋场,到本世纪初期的北郊填埋场,以及从2004年开始启用的龙泉山垃圾填埋场。 “前两个垃圾场总共有将近200亩地,但很快都被垃圾填满了。合肥市的生活垃圾量,由1998年前后的日均300吨,增加至2008年的1500吨,用了10年。但从1500吨到现在的3000吨,只有5年多时间。 ”郭明荣介绍说,近年来合肥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是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根据测算,再过15年,到2030年,合肥日产生活垃圾量将突破5000吨。

  二期填埋场寿命还剩20年

  5月15日上午,在龙泉山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的填埋现场,不断有大型垃圾运输车驶入倾倒垃圾。偌大的山坳被改造成巨大的垃圾池,车辆倾倒过垃圾后,又由大型铲车、推土机一层层铺开、碾压、堆实,最终形成一座座垃圾山。在记者面前足有一层楼高的大型垃圾车,在龙泉山填埋场的垃圾山里,看上去像是一个个小玩具。

  “因为有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行,分流了1/3的垃圾总量,但现在每天仍有2000多吨垃圾要拉到这里填埋。 ”郭明荣说,二期工程去年12月13日投入使用,到现在已经填埋进去了30多万吨垃圾。 “二期的设计寿命是21年,在现有的场地填满后,还将再利用一期、二期的作业面,进一步覆盖填埋。

  工人被熏得已闻不出香臭

  相对于垃圾焚烧处理厂的干净、低气味,在龙泉山垃圾填埋场里,一阵阵垃圾腐烂的恶臭令人作呕。 “环卫作业就是‘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郭明荣说,尽管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但这里仍有操作机械的工人和少量人工劳动。“这样的环境里常年工作下来,我们已经闻不出臭和香了。 ”郭明荣坦言,这就是垃圾填埋除了占地之外的,另一最大弊端。因为合肥市生活垃圾没有分类处理,所有垃圾到这里都是一股脑全堆在一起。“从垃圾成分分析来看,塑料包装物、纸张、有机物等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但现在都填埋到这里,既占地又浪费了资源。

  【废物利用】

  沼气发电每小时3000度

  为了避免垃圾填埋造成环境污染,这里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包括对垃圾的渗滤液进行处理,对垃圾填埋产生的沼气综合利用发电。记者在填埋气发电厂现场看到,3台燃气发电机组轰鸣运转,一年365天都不停歇。 3台发电机每小时可发电3000度,从2009年建成发电后,已累计发电超过7000万度清洁电量。如果按每户家庭每月用电200度计算,相当于近3万户家庭1年的用电量。(胡少殊 武鹏 卓也)

  编后

  看到这些数字你惊呆了吗?

  据合肥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生产科科长郭明荣介绍,合肥市的生活垃圾量,由1998年前后的日均300吨,增加至2008年的1500吨,用了10年。但从1500吨到现在的3000吨,只有5年多时间。根据测算,再过15年,到2030年,合肥日产生活垃圾量将突破5000吨。

  龙泉山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2004年6月投入运营,到下月才满10年,但其寿命在前年就已终结,比原来设计寿命短了3年多。而二期也不过还有20年的寿命,可20年后呢?我们如果再不爱护环境,少丢垃圾,再不主动给垃圾分类,可想而知,垃圾围城的困境并非危言耸听,但愿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举手之劳,少丢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