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凸显生态文化推进城镇化走笔

26.01.2014  16:10

    大型情景歌舞剧《记忆庐陵》活态再现千年庐陵文化,"庐陵风"誉走八方。记者曾謇摄

    这是对一方城市的有形奖牌———全省唯一“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殊荣花落吉安。这是国家对绿化工作给予的至高荣誉。

    这是对一方城市的无形奖牌———“吉安的女儿”、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特别顾问隋翬回乡探亲,忍不住感叹:“吉安的变化太让人出乎意料!太美了!这样的家乡我很喜欢!” 是什么让吉安锁住人们的视线、抓住人们的心扉?让我们走进这座山水之城、绿色之城、文化之城,细细品读,回味咀嚼。

    以“绿色生态、地域文化”塑造地方品格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诗一般语言向人们传递,新型城镇化绝非冷冰冰的经济名词和物化手段,而是能够让人们过上美好诗意生活的途径。

    用什么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追求目标,关系到这个城市的品格塑造。庐陵吉安,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

    “这么多年来,我们城市建设最有意义的事有三件:规划、绿化、文化,不追求一城一池,而是这个城市永久的品位与魅力”,市委书记王萍六个字道出吉安城建精髓。

    吉安并不富足,但始终铭记,最大的品牌、最大的优势是绿色生态。为此,市决策层提出“钱少先修路、楼少多栽树、家贫常扫地”的理念,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城市化之路。

    坚持“道路林荫化、城市园林化、园区生态化、乡村林果化”,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城,高品质主题公园+生态绿廊(城市街头小游园)+郊野公园布局,城市生态三级梯度格局正在形成。

    坚持大尺度景观、大面积水域、大生态绿化,庐陵文化生态园,曾经的城市排污口、泄洪道,成为庐陵文化的博物馆、吉安最亮丽的城市“会客厅”。这里,绿化和水面面积达96%以上,树种达282种之多,其中乔木就达4万余株,仅从水淹区抢救性迁入的古樟名木就有700多株,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新旅游景区”。

    坚持见缝插绿、块状植绿、斑点绿化,去年一年间,吉安硬是在老城区抠出街头巷尾插花地建设了80个小游园,中心城区基本实现1000米有大公园、500米有休闲小游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5年前的6.82平方米增加到13.77平方米。

    其实远不止于此。后河,贯穿城区的一条内河,苏东坡曾诗赞“此地风光半苏州”。近代由于年久失修,常年臭气四溢,被称作“龙须沟”。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吉安对河道进行引水活化、河道疏浚、驳岸整修等,17.7公里河道被全线贯通,“小桥流水、庐陵人家,民俗风情、江南园林,环8畅游、秀美家园”美景尽现,好一幅江南园林风光图。

    历史一天一页,建筑千年可寻。城市建设,赋予吉安什么样的城市品格?镇守庐陵文化生态园入口、创下保护性移植成活世界记录的千年古樟会告诉你;在螺子山上惬意栖息的上万只白鹭会告诉你;在古后河绿廊骑行游玩的市民的笑脸会告诉你……

    以接续文化记忆唤醒文化力量

    文化是城市的“精气神”。吉安用文化凝结的历史,厚重如斯:这里孕育了优秀的庐陵地域文化,包括农耕文化、科举文化、书院文化、青铜文化、陶瓷文化、民居民俗文化等。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在这块红土地上又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形成了熠熠生辉的红色文化。

    如何接续文化记忆,唤醒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地方发展?是吉安一直边实践边探索的重要命题。

    大力度种植、延续、传承优秀的庐陵文化和红色文化,让庐陵古风与时代气息交融并存,演绎吉安城市建设的雄浑交响。

    庐陵民俗园,成为吉安民俗记忆的“存储硬盘”。政府斥资400万元,在民间征集、在文物市场回购大量珍贵的庐陵文物。民俗文化专家说,随着时间推移,这400万的价值将来可能是4000万、甚至4个亿,不是一个数字可以估量的。

    白鹭洲书院,江南三大书院之一,现在是省级重点白鹭洲中学,但环境承载有限,学校发展受制。当商业利益欲入侵时,吉安选择的是理性,启动古书院修缮工程,在城南新区建设了一座新校区,同时保留部分学生“真儒过化”,既保护了吉安教育最骄傲的文脉,又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环境承载问题。

    永和镇吉州窑,鼎盛时期有窑工十万之众,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为再现昔日富华,吉安启动吉州窑古遗址公园建设,如今遗址公园美丽开园,千年龙窑成功复烧,既恢复宋元吉州陶瓷盛景,又增添一处旅游佳地。

    仓口棚户区,吉安最老的危房区、最破的棚户区、最多困难群众的集聚区,也是市民最有记忆的老街区。这里的改造没有一拆了之,而是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旧,保留古街区,保留老字号,打造独具特色的庐陵风情特色街区,让人们能够找到城市往昔的记忆。

    这是城市,而在农村,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多搞庐陵风格的坡屋顶……坚持“八不”、“八多”,历经千百年沉淀的庐陵民居美学,正在延续传承于吉安的美丽乡村,与“生态美、村庄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共鸣美丽中国的乐章。

    文化之于一个地方,该有着如何的份量?“文化不能失忆,不能停留在书中和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传扬,应该以物化的形式让人直接感知和触摸,从而知道我们从何处来,并应该向何处去。”王萍作出阐释。

    共筑一座有梦有魂有精神的城市

    如果说,以物载文,留住城市记忆,是外塑吉安形,那么以文化人,让庐陵千年文明内植于心、外显于行,则是内铸吉安的“”和“”。

    城市精神,是城市逐梦的无尽能量。它存在于城市的历史变迁,弥漫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庐陵吉安,该有着怎样的气质、风骨与魂魄?用半年时间,吉安在广泛组织社会参与和各界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推出既传承庐陵优秀文化精髓、又体现新时代发展强音的“吉安城市精神”——“崇文、正气、开放、图强”,形成全市上下的精神旗帜。

    以井冈山精神为引领,筑牢吉安加快发展的思想根基。井冈山,成为吉安干部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大课堂”,成为全国红色培训“第一山”,最高峰时一天有全国各地的100多个班、1万多人同时受训。很多参加学习的同志说,在这样浓厚的红色文化中接受党性教育,使人“长精神”。

    以优秀文化为浸润,赋予城市昂扬竞进的人文气质。携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吉安利用本土文艺人才低成本创作的大型情景歌舞剧《记忆庐陵》,活态再现庐陵文化,成功公演30余场,赴韩国,往北京,誉走八方。

    吉安还开展了寻找真善美——感动吉安“道德人物”、“最美教师”、“十佳校长”、“美丽乡村乡风美 孝顺父母好青年”、“美丽乡村乡风美孝顺公婆好媳妇”等一系列评选活动,既发现真善美,又培养发现真善美的眼睛。

    在吉安,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像俄罗斯芭蕾舞剧《天鹅湖》高雅演出,市委、市政府创新公共设施管理新模式,推动吉安文化艺术中心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公司“联姻”进行托管,市民在接受高雅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进一步检阅、提升文明礼仪。

    在吉安,你还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现象——人鸟共生,和谐共存。各界友人为庐陵文化生态园捐献了天鹅、大雁、野鸭等,吉安人把这些可爱的生灵当成吉安市的新成员精心呵护,一两年过去,这些新客人已经在吉安安营扎寨、繁养生息。

    “我心安处,即是故乡”。文化、生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知,是延绵不断的传承传唱。在沉静坚守中、在踏实追寻中,吉安,正努力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源:井冈山报 记者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