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把原苏区振兴发展化为“静悄悄的急行军”
螺湖湾湿地公园美景。首席摄影记者熊联权 摄
这是一份特殊关怀和鼓励鞭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反复叮嘱:“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指出,我们要立下愚公志,用五年时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党委、政府的责任与担当,是老区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立足吉安实际,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以及中央、省委有关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内外兼修,埋头苦干,主动作为,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把原苏区振兴发展化为一场“静悄悄的急行军”,尽快改变老区落后面貌,使老百姓生活一天天更美好。
守住一条生命线—— 绿色崛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这也正是吉安所推崇和坚守的。
瞧,目前,正在全市推开的“三改三清”攻坚行动和“两带一区”建设,就是吉安为老百姓着力打造“水清、河畅、天蓝、气净、路通、景美”美丽吉安的扎实具体行动。
“改旧城、改旧村、改旧厂,清河流、清广告、清违建”三改三清”攻坚行动,重点瞄准棚户区、城中村、无物业小区和城区老厂区的各种污染问题,进行全面整治,努力建设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
赣江两岸风光带、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带、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区“两带一区”建设,是吉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突出显山、露水、透绿、彰文、保古,严格规划实施,努力为城市再添生态美景。
绿色生态,一直是吉安的“烫金”名片。在工业化迅速推进的当下,如何做到既加快发展,又守护好那一抹抹沁人心脾的“绿”?作为江西唯一的设区市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吉安要为全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探索经验。
——在城市建设中融绿。在城区,保住山、稳住水、留住鸟,显山露水、依山就势,大力推进高品质主题公园+生态绿廊(城市街头小游园)+郊野公园布局,形成城市生态三级梯度格局,用绿化固化城市组团式发展格局,进一步刻画城市底色和亮色,彰显城市特色和魅力;在乡村,创造性地提出“五美”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和“八不八多”原则,推进“村庄生态美化、村落整体绿化、房前屋后庭院绿化”,与“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庐陵民居改造相结合,打造庐陵人的和谐幸福家园。
目前,城区已建设庐陵文化生态园、滨江内湖公园、梨山公园等城市大型公园18个,街头休闲小游园80多个,及20多公里的后河“金腰带”绿廊和螺湖湾湿地公园等生态工程建设,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5.16%,绿地率40.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6平方米;全市2535个村编制了绿化规划,全市共创建3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79个省级生态乡镇,66个省级生态村。
——在工业产业发展中护绿。把住企业进入关,吉安既努力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又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突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确立了以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把住铁心硬手治污关,在项目准入上,坚决向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项目说“不”,做到“三个不批”,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批,不符合区域发展规划的不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不批,“火眼金睛”盯环保,“黑脸包公”查问题,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一时的发展。2014年,首次将加强吉泰走廊生态保护,以人大会决议的形式固定下来,首次出台吉泰走廊区域生态保护实施细则。两个首次,足见我市生态保护之力度与决心。
——在生态产业推进中养绿。坚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充分发挥吉安“红绿古”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三山一江”旅游战略,加快创建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顺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推动工业上下游服务环节外包,推动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在吉泰走廊形成区域性聚集,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大型综合体、电子商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同时,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走生态高效的路子,通过多年努力,我市形成了拥有60万亩楠木、500万株樟树、100万亩油茶、3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的绿色生态产业。 “既不能躺在老祖宗留下的青山绿水上不作为,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态出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吉安正在可持续之路上蓄势绿色崛起。
打好一场大决战—— 扶贫攻坚: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6月9日,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吉安县举行,全省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主官来到吉安,实地考察学习交流精准扶贫经验做法。这是对吉安县的“四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和我市的“六大精准扶贫”的最大肯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不是平均数的数字小康,而是老乡们实实在在的全面小康。
“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走出认识误区,切实树立起‘摘穷帽为荣、戴穷帽为耻’的观念,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打好扶贫攻坚战,坚决摘掉贫困帽子,兑现‘不让一个群众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掉队’的庄严承诺。”吉安全市动员,全力攻坚,全面打响扶贫攻坚三年大决战。仅今年上半年共投入资金2.6亿元,启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489个。
坚持自我加压,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三年大决战的作战方略。按照省里提出到2018年实现扶贫攻坚“四个全面”的要求,我市结合实际,自我加压,提出了扶贫攻坚三年决战的总目标,即到2017年底,实现全市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脱贫、无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保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方略既定,怎么干?多年实践探索表明,扶贫攻坚关涉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就扶贫而抓扶贫只能使扶贫开发的路子越走越窄。
跳出扶贫抓扶贫,吉安将扶贫工作融入到全市“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的进程中,推进扶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城乡统筹、城乡同治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带领百姓增收致富相结合,让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力探索一条富有吉安特色并可持续的扶贫攻坚新模式、新路径。
阳光下,吉安县永阳镇江南村,成片的井冈蜜柚绿意盎然,身患残疾的村民肖政辉正在剪枝,“到盛产期,我的收益可能超过20万元。”若是在以前,像他自己这个身体状况,加上家里父母常年患病,妻子也身患残疾,膝下还有两个幼子,一家人恐怕只能靠低保艰难度日,是扶贫给他们全家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坚持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吉安在精准核定对象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施策,扎实推进扶贫攻坚三年大决战。有门路、有办法、有产业、有务工的扶贫,让越来越多的“肖政辉”走出了贫困线。
微观上,突出产业扶贫,大力鼓励、支持、引导贫困户加入到井冈蜜柚等特色富民产业中来,同时鼓励因地制宜发展传统本土产业,增强群众致富能力;突出土坯房和危旧房改造、移民搬迁“三位一体”,坚持与城乡统筹、城乡同治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确保通过三年努力,把“三位一体”硬任务啃下来,真正让贫困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突出保障兜底,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一户一亩井冈蜜柚和落实低保、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政策,形成“双保险”,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跟上全面小康步伐。
宏观上,不断加大投入,推进基础设施扶贫,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水、电、路、教育、卫生等方面“最后一公里”问题,让贫困群众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2011年以来,全市共扶持贫困村修水泥路1600公里,兴修各类水利设施1200多处,增加有效灌溉面 积12万亩,对661个贫困村全面实施了整村推进村庄整治,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谁来干?把扶贫攻坚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锤炼干部作风的大熔炉,吉安深入开展以扶贫攻坚为主要内容的机关联系服务基层、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双联系双服务”活动,并按照“交朋友、摸实情、找路子、扶资金、促增收”的思路,制定了党员干部“321精准扶贫责任制”,确保所帮扶的贫困户当年增收2000元以上,通过连续2年帮扶实现脱贫。
今年第一次集中下基层活动,各级机关在基层建立联系服务点5187个,35723名机关党员干部组成“双联系双服务”小组3862个,深入83048户偏远群众家中,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实现了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 底数清、目标明、施策准、力量足!迎着500万老区人民的热切期盼,吉安扶贫攻坚步履铿锵。